一个生命的逝去
他叫冯海河,是河南砥砺律师事务所的一名律师,他的“不务正业”是从一个生命的逝去开始的。
十年前的那个夏天中午,一位老人倒在了路边,面部朝下、一动不动。
他从人群中挤上前想要帮老人翻个身。但围观路人的一句话让他犹豫了:“你懂不懂急救啊?可别把她的脖子翻断了!”
虽然对专业法律知识驾轻就熟,但并不懂急救知识的他瞬间束手无策起来。那一刻,他唯一能做的是立刻拨打“120”。然而,当救护车赶到时,老人已经离开了人世。
这个经历深深地刺痛了冯海河的心。
事后,他一直在想:也许自己赶到的时候老人并没有死,假如自己会急救,老人就有可能醒过来……
但是,现实生活中并没有那么多的“也许”和“假如”。
面对危在旦夕的人命,如何才能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成为了冯海河心中挥之不去的执念。所以,当听说红十字会可以教紧急救护方法时,他主动前往报名参加培训,并顺利通过考试取得了救护员证,自此开启了一名律师的红十字救护历程。
能多救一个是一个
回想起第一次“与死神抢人”的经历,冯海河记忆犹新。
那是2016年4月5日清晨,在去机场的途中,一名路人突然倒地。冯海河见状立即打开手机录像跑过去,进行呼唤,没有回应;摸颈动脉,没有跳动;贴近鼻子,没有呼吸。这是心搏骤停!冯海河当即做出判断。如果施救延误超过四分钟,就会给患者造成不可逆的损害甚至是死亡。
冯海河迅速打通“120”,同时将硝酸甘油放在患者舌下,并对其进行心肺复苏……30下按压、2次人工呼吸,循环往复,汗水顺着冯海河的额头流下来。终于,路人长舒了一口气,恢复了心跳,冯海河紧皱的眉头也随之舒缓开来。
救活了!眼见一个人被自己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这给了冯海河莫大的鼓舞,更坚定了他继续救死扶伤的信心。
后来,类似的事情还发生了很多很多:在郑州市区,他和4岁的儿子一起救助遭遇交通事故的受伤老人;在旅行途中,他抢救昏迷不醒的游客,并冒着大雨把他安全送下山;在冬日夜晚,路遇醉汉倒地昏迷不醒,他毫不犹豫伸出援手……
一次次的现场急救,挽回了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几年来,冯海河累计施救百余人,在他身体力行的感染下,有越来越多的律师同行和社会爱心人士投身到这项公益事业中。今年10月,河南省律师协会专门成立了“河南省律师协会红十字志愿服务宣讲团”、“河南省律师行业人道救助自愿服务队”,任命冯海河担任团长和队长,倡导和支持广大律师从事爱心救助,让热心公益成为河南律师行业共同的价值追求,如今已经有400多人成为爱心团队中的一员。
当人们在生死攸关的危急时刻,身边多一个懂急救的人,就可能会多一份活下来的希望。“人多力量大,能多救一个是一个!”这是冯海河和许多志愿者的心声。
“不务正业”却是最大的“正业”
经常有人不解冯海河:“你老老实实做一名好律师就行了,做什么急救!这不是不务正业吗?”
有着20年执业经历的冯海河却认为,律师每天处理的就是社会问题。自己选择学法律、做律师的初心是“维护正义,帮助他人”,急救挽回的是只有一次的生命,法律维护的是人心所向的公正,二者同样值得敬畏。
面对突然发病倒地的人,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善念,绝大多数人并非不想施救,而是怕惹上麻烦不敢救,或是怕帮倒忙不会救。
为了帮更多的人打消这种顾虑,冯海河带领志愿服务宣讲团,深入学校、企业、社区等基层宣讲法律知识和急救常识,教大家如何依法留存证据,鼓励见义勇为的善举,让大家不仅学会如何施救,还可以用法律做后盾敢于伸援手。
每一场讲座,听众们都会从冷眼旁观将信将疑,到慢慢走近一探究竟,再到积极参与现场教学,每个人的心都随着那一声声“01、02、03……”的心肺复苏口令被点燃。近三年来,宣讲团已经开展400余场活动,参与人数近五万人,这也让“路遇险情勇于出手”的爱心传播的越来越远……
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对于遇险者,第一目击人可能是医护人员,但更可能是“打酱油”的路人甲。无论你身处何方、从事什么职业,面对他人身处危难之时,你会怎么做?
冯海河在微信签名里给出这样的答案:“做一个有温度的人,温暖自己,温暖世界”。
作者 | 王芳 来源|司法部
请律师,找案源,就上律赢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