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辽宁沈阳的孙向波被一场官司弄得心力交瘁,十分痛苦。
因为一次意外的救人事件,他的事业停滞,人品遭到质疑,生活变得一团糟。
2017年,一位老人在孙向波开的药店里买药时,突然昏迷。
孙向波为老人实施心肺复苏,挽回了老人性命。
然而,在施救过程中,他压断了老人12根肋骨,遭老人家属索赔超10万元。
2019年12月,法院一审判决孙向波不承担责任。
但老人家属不服判决,提起了上诉。
于是,又经过两年的审理,2021年5月,法院驳回上诉,依然维持原判。
结果,老人家属仍不认可判决,向辽宁省最高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一审、二审判决,重新审理此案。
因为救人,却一直被救助者纠缠不放,这事谁遇上都觉得糟心。
如今,案子最终宣判了没有?
孙向波到底需不需要担责?
孙向波的父亲是镇上有名的中医大夫,口碑在外。
周围的人有个头疼脑热的毛病,都来找他看病。
父亲不但医术好,还是个热心肠的人。
病人来不了的,家人只要找到他,他都会背上药箱子登门服务。
而且,不管什么时间,他随叫随到。
从小到大,父亲一直告诉孙向波:病人的命比什么都重要。
而能救别人的命,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在孙向波的心里,父亲就是大英雄。
高考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沈阳医学院。
大学毕业后,他考下了医师证。
他回到老家,先在父亲的药店里帮父亲卖药。
因为是大学毕业,接受的都是专业的新知识。
经常有病人顺带着找他看病,他都有求必应。
渐渐地,他的医术得到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口碑越来越高,生意也越来越好。
2014年,父子二人拿出多年积蓄,加上孙向波申请的贷款共200多万元,在沈阳康平县开了一家新药店。
他热心,医术也不错,周围的人都愿意来他店里买药。
尤其是老人,即使不买药,也常来量量体温,测测血压。
日子安稳而惬意,平淡而舒心。
然而,这种宁静的生活,因为孙向波的一次救助行为,被打乱了。
尽管已经过去五年了,但孙向波清晰地记得那个早晨 ,回忆起来仿佛就是发生在昨天的事。
2017年9月,一个早上的8点多,药店刚营业不久,72岁的齐老太走进药店。
她说这两天睡眠不好,头有点晕,想买点药。
根据老太太指定的药名,孙向波去货架备好药。
老太太拿到药说:
“小伙子,你给我量量血压,我觉得血压高。”
孙向波没有拒绝,当他一测量,顿时吓一跳。
老太太的血压太高了,低压120高压200。
量完后,孙向波说:“大姨,你血压太高了,你得喝药。”
孙向波后来回忆说,他刚说完,就出事了。
“眼瞅着她脑袋一下就耷拉下来了,招呼她也没有反应。
我就把手放到她鼻子那儿,看有没有呼吸。
发现没有呼吸了,我就摸她颈动脉,一摸颈动脉不跳了。
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人不行了,得赶紧救!”
作为医生,在本能的驱使下,孙向波毫不犹豫地开始为老人实施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术是针对心搏骤停而采取的急救技术。
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果得不到及时地抢救复苏,短短几分钟,就会造成患者脑部,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
作为医生,孙向波自然知道,此时没有比抢救生命更重要的事。
一下,两下,三下……他不知道自己按压了多少次。
大约过了5分钟,老人才慢慢苏醒过来。
她问孙向波,自己在哪里?怎么了?
孙向波把大概经过说了一遍,并向她要家人的电话。
在老太太思考儿子的电话时,孙向波先拨打了120。
随后,他拨通了齐老太儿子的电话。
5分钟后,齐老太的儿子先赶到。
他着急地询问母亲的情况,此时,齐老太用手捂着前胸,说那里疼。
孙向波向他们解释,可能是刚才做心肺复苏时挤压的关系。
大约10分钟左右,救护车赶到,医护人员将老人抬上救护车,送往医院。
看着救护车远去,刚刚经历了“生死决战”的孙向波,长舒了一口气,他庆幸自己把人救过来了。
殊不知,一场好心的营救,却让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
这,是他始料未及的。
齐老太被救护车拉走后,消息很快传出去。
周围人听说齐老太晕过去差点没命,多亏孙向波救了她,都在纷纷议论:
齐老太命大啊!
晕倒在孙大夫面前,不然的话,可能命都没了!
这家人可得好好感谢孙大夫!
孙向波倒不求感谢,但他觉得自己判断准确,救回了一条命,心里感到很欣慰。
然而,事情的走向根本不是大家想的那样。
2017年10月,事隔一个月后,孙向波收到辽宁省康平县人民法院的传票。
齐老太家人将他告上了法庭,要求他承担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总计9800多元。
等待伤残等级评定出来后,还需支付近10万元的赔偿金。
原来,齐老太被送到医院后,做了各种检查。
检查结果显示:老人双侧12根肋骨骨折、右肺挫伤,还患有低血钾症。
齐老太入院治疗18天,办理了出院手续。
齐老太的家人给出的理由,一是齐老太在晕倒前,服用了孙向波药房的硝酸甘油;
二是孙向波的救助不专业,致使母亲受伤。
齐老太的儿子在采访中说:
“孙某给药在先。人得讲个理,不给药,我母亲进你家屋晕倒。
你进行抢救,别说你按折了,就是按死了,我也不能讹你。
反而我得感谢你,咱得有个‘因’”。
就这样,孙向波没有等来一句谢谢,却等来了一纸法院起诉书。
他的施救行为,为自己换来一个新的身份——被告。
面对突如其来的反转,孙向波最初是懵的。
他几乎不敢相信,难道救人还救错了?
难道当时我不该救?
他很难理解,也很难接受对方的做法,他感到心寒:
“你不感谢我可以,但要我赔偿,这事说不过去。”
这件事,很快被媒体报道出来 :
“为老人做心肺复苏,压断12根肋骨,遭索赔10万”的话题,引发网友热议。
看法五花八门:
"关键是12根肋骨,施救也不是这么个施救法。”
“在生命面前,一切都是浮云。救了性命,断了肋骨。
孰轻孰重,明眼人一眼就能分辨。
老太太和家属向救人者索赔,纯粹是无理取闹。”
“行善还要赔偿,凉的是整个社会的心。”
从接到法院传票开始,孙向波所有的精力全部被牵扯进这件案子。
一审前,他跑了十几次法院。
后来,二审交到沈阳中院,孙向波又跑了七八次,每次都是100多公里。
因为这个案子,孙向波的医术和人品被质疑,直接影响到他的药店生意。
光顾药店的人越来越少,销售额急剧下降。
很多朋友和熟人都不明真相,身边充斥着讽刺的声音:
“出名啦,成网红啦。”
“你救人还怎么给人家肋骨弄折了?”
“有人晕倒你还敢不敢按?“
这样的冷嘲热讽一直伴随着他。
因为钱都压在了药店里,如今药店门庭冷落,每天都在赔钱。
他已经没有钱再请律师,每次出庭,都是他一个人为自己辩护。
2019年5月,因无力再经营下去,他彻底关停了药店。
他赔光了所有的积蓄,还欠下一笔外债。
简单的一次施救,将孙向波的生活搅了个鸡飞狗跳。
事业毁了,官司又牵扯着他的精力,他什么事都做不了。
只能不时地在家和法院之间奔波,询问官司的进展情况。
历时两年多,700多个日日夜夜的煎熬。
2019年12月30日,孙向波救人被告事件,终于有了结果。
辽宁省康平县人民法院判定:
吃药与心脏骤停无关。
施救者孙向波的救助行为无过错,无需对老人造成的损害承担民事责任。
法院决定驳回原告齐老太的诉讼请求。
这一纸判决,孙向波等了两年,他的心终于落定了。
不过,一审判决后,孙向波并没有等到齐老太一家的道歉或者一句感谢。
相反,齐老太一家没有接受法院的一审判决结果,而是提起上诉。
齐老太接受采访时表示:
“并不是说不感谢好心人帮忙,但是,如果我身体的问题是因为药店医生的失误造成的,那我就需要他来赔偿损失。”
她认为,自己是吃了孙向波给的硝酸甘油才昏倒的。
“他不给我吃药,我能'死'了吗?”
齐老太的儿子对一审判决不服,他表示:
“我不但上诉,我还非得弄个水落石出。”
刚心安的孙向波,又要做应诉的准备。
一年又一年,他什么也做不了,整个精力都放在这个案件上。
据法院的工作人员介绍,案件的主要争议在两点上:
“第一个,是吃药的结果和她心脏骤停的后果之间,有没有因果关系;
第二个,被告施救的时候,做心肺复苏的行为是不是规范,对造成的后果是不是应该承担赔偿责任。”
孙向波毕业于沈阳医学院,有乡村医生证和行医执照。
他认为自己是经过专业的学习和训练的,抢救的过程是规范的。
孙向波说:
“抢救过程若力度和频率不够,老人家可能就活不了,这在医学上也是允许出现的。
出现12根肋骨压断的情况,是必要强度的施救行为造成,并非故意和手法不专业。”
至于给没给齐老太吃硝酸甘油,他说,救护人员问的时候他说给了。
至于齐老太吃没吃,当时的情况紧急,他已经不记得了,也回忆不起来了。
药店监控视频显示,孙向波有取药动作,但没有看到老人有吃药动作。
至于心肺复苏压断了肋骨,是不是太用力了?
针对这种情况,许多医学专家都给出了准确的解答:
心肺复苏有几大并发症,其中第一项并发症就是多发肋骨骨折。
临床做心肺复苏是有要求的,按压深度至少得达到5厘米,按压频率必须得100次之上。
这样才能达到非常好的心肺复苏效果,所以对于岁数偏大、骨质疏松的患者,很容易出现肋骨骨折。
官司让孙向波很是烦闷,但他一直坚信会胜诉。
法院根据原被告提供的有关证据,合议庭最后采信了被告孙向波,给原告服用硝酸甘油的说法。
在资询三个医疗专家后,法院认定,即使服用硝酸甘油,与心脏骤停没有因果关系。
而且,被告有执业医师证,做心肺复苏的过程,专家认为符合规定,不需要承担责任。
2021年5月,沈阳中院二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这回,案子该结束了吧。
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
齐老太一家人还是不认可法院的二审判决,依然追着孙向波不放。
他们向辽宁省高院申请撤销一审、二审判决,重新审理此案。
那时的孙向波,真的疲惫了。
纠缠了四年多,将近1400多个日日夜夜,他没睡几个好觉,每天都在煎熬。
何况,人的一生能有几个四年。
就因为一个救人的决定,搭进去自己四年宝贵的时间,甚至改变了他的人生。
唯一支撑他的力量,是他坚信,不管官司打到哪儿,他都不会输。
他的期待,没有落空。
2021年12月16日,他等来了官司的终审判决:
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驳回了齐某的再审申请,救助人孙向波不用对被压断肋骨的齐某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跨越数年的官司 ,终于尘埃落定。
官司结束后,孙向波发文感谢法院依法作出的公正判决,和法律对见义勇为、施救行为的保护。
因为一次救助的行为,耗费这么长的时间。
孙向波不仅精神受尽了折磨,而且财产上的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
他的家人也在这四年中跟着他一起耗费精力,如果换作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可能早郁闷病倒了。
就此事,有多家知名媒体采访了救助人孙向波。
面对记者的采访,他没有回避官司对自己生活的困扰。
他坦言,齐家人的纠缠令他十分痛苦。
这件事对自己生活的影响也很大,经营的药店早关了,他承受着经济和名誉上的双重打击。
同时他表示:
“虽然被齐老太起诉,虽然她没感谢我,我也不后悔。
一个活生生的生命能救活我不救,那就是一个罪人啊,那良心谴责也受不了啊。
如果再次回到那个时候,我仍旧会坚持救人。
如果再遇到需要救助的生命,我还要第一时间伸出援手,绝不让任何一条生命因为不敢救而离开这个世界。”
他这么说,不是因为面对着镜头的客气话。
在没有镜头的地方,他真的这样做,“该出手时还得出手”。
2020年11月5日晚上,孙向波去接上培训班的孩子。
在等孩子下课的时间里,又遇到了一位老人晕倒。
有人喊他:“孙大夫,快来救人!”
他当时还以为别人在拿他开玩笑,但上前一看,真的有一位70多岁的老人晕倒了。
他蹲下身检查,发现老人还有呼吸和心跳。
说实话,他心里真的犹豫了一下,救还是不救?
但是,也仅仅是一念的犹豫,他便迅速地展开救助。
通过按压人中穴等方法,老人脱离了生命危险。
而那时,他救人的官司结果未出,输赢未定。
按理说,自己因为救人惹上了一个官司。
再见此事,又是老人,就该躲得远远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但他依然选择冲上去。
这让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个小故事:
一禅师见一蝎子掉到水里,决心救它。
谁知一碰,蝎子蛰了他的手指。
禅师无惧,再次出手,岂知又被蝎子狠狠蛰了一次。
旁有一人说:“它老蜇人,何必救它?”
禅师答:“蜇人是蝎子的天性,而善是我的天性,我岂能因为它的天性,而放弃了我的天性。”
不得不说,孙向波是一个勇者。
他不会因为他人的恶意,而改变自己做人的原则。
有人认为,孙向波救人的成本太大了:
“救人不承担责任不用赔偿,但是律师费用、时间成本加精神、身体压力,代价太大了!
如果是我,可能会犹豫。“
有人觉得不能让救人者委屈,要对不懂感恩的人提出警告:
“对不懂得感恩的人,尤其是那些恩将仇报的人,仅用道德惩罚是远远不够的,得用法律予以惩戒!”
“起诉被救者家属,要求道歉,赔偿误工费,交通费,精神损失费。
不是为了钱,是为了告诉人们,做好事不能让人践踏,坏人该付出代价!”
还有人认为,善良是本能反应,救人就是为了自己的良心安宁。
救人反被告,确实伤了好人的心。
不过,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法律给见义勇为的行为撑腰。
如今,案件结束,孙向波被影响多年的生活也该回归正轨。
他的《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每年都在年检,他希望自己还能从事与医疗有关的事业,还打算把药店再开起来。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祝愿孙向波以后的生活:所愿皆如意,所想皆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