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新规出台,信用卡暴力催收将说再见?
撰文 | 张浩东
出品 | 支付百科
近日,「支付百科」注意到,广东银行同业公会向其会员单位印发了《关于印发<广东银行业金融机构委托催收自律公约(试行)>的通知》,意在规范金融机构委托催收欠款行为。
通知内容显示,金融机构委托催收欠款,应切实保护债务人及无关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催收外包机构的催收从业人员应无犯罪记录,未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且不存在暴力催收等违法违规行为记录。
此外,通知也明确表示,债务催收对象应符合法律法规有关要求,不得对无关第三人进行催收、骚扰,禁止暴力催收,不得向无关第三人透露债务人逾期贷款金额。
催收是控制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但也是行业一大难题。催得轻不管用,催得紧容易引发社会问题等负面影响。银行在客户逾期后会按先内后外的方式催收,一般情况下还是电话催收为主。
今年以来,随着信用卡逾期金额的爆发,银行在不断加大催收力度,但面对众多逾期用户,银行往往不能在催收的各个阶段都全面参与其中,因此会将催收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催收机构。
对于信用卡而言,催收通常分为内催和外催两个环节,当持卡人刚开始出现逾期时以及持卡人逾期时间在三个月以内,会由银行的客服或者电催部门进行前期阶段的催收。
央行发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918.75亿元,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27%。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占应偿信贷余额已逼近两年最高额。
不断攀升的信用卡逾期,使银行更加重视信用卡催收,有的银行在年初增加几千人力进行内催,甚至将信审、客服的人员调用,以缓解贷后压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坏账率。
当银行内催无效或者持卡人出现故意拖欠欠款及逾期时间过长等问题时,银行内部的催收基本不会再起到较大作用,这时银行合作的第三方催收机构便会登场,第三方催收机构不仅手段多样,还存在过度催收的情况。
虽然银行在与第三方催收机构合作时,会签署相应的协议规范催收公司的行为,要求催收机构合法催收,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银行难以对第三方催收机构进行把控。
为了达到更好的催收效果,第三方机构催收人员会采取上门催收、公司走访、恐吓持卡人、爆通讯录的方式,有的银行外包催收更是冒充公安局经侦总队给信用卡欠款人发还款短信,这样的催收方式,扰乱了持卡人的正常生活。
有的外包催收每天对信用卡持卡人进行短信轰炸,而且轰炸其家人的电话短信,经常轰炸到凌晨,部分被催收的持卡人表示收到过一千条以上的轰炸短信。
有第三方催收从业者表示,从第一季度至今,其公司信用卡催收业务量飙升,相当大一部分是大行的单子。“催收信用卡没见得比小贷简单,逾期久了都不打算还,以上征信、起诉来威胁都没用。”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发卡银行应当对债务人本人以及其担保人进行催收,不得对与债务无关的第三人进行催收,不得采用暴力胁迫恐吓或辱骂等不当催收行为。
今年7月份,交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因对部分信用卡催收外包管理严重不审慎,被银保监重罚100万;去年12月,浦发信用卡中心也因催收外包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上海银保监局罚款人民币50万元。
银行及第三方机构的严格催收之下,有些持卡人也开始利用银行业务漏洞和投诉机制,花样百出的进行反催收, 写投诉信投诉银行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方式,通过向监管部门及第三方网站投诉,银行方面有时会寻求妥协,部分持卡人因此得利。
信用卡职业投诉党与银行之间的博弈,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协商还款的行为,必然会导致银行利益的下降,如今银行又开始反击,与警方合力破解信用卡反催收黑产套路。
监管部门屡次针对暴力催收屡次下发文件,从中可以看出监管层明确的态度,随着监管对银行外包第三方催收机构的严管,信用卡暴力催收的魔咒将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