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行工作过的朋友都知道,银行风险防范最出格的不是对借款人、不是对投资者,而是对员工。
针对员工,银行做出了违背人性,甚至游走在法律边缘的各种侵权规定。
比如,员工与亲属、朋友、同事间转账不得超过1万元,超过需要提供说明,证明非借贷交易。
再如,员工信用卡除本行卡外,仅可持有一张他行卡,额度不能超过年收入20%,使用额度不能超过卡额度的20%。
还有,员工严禁对外担保……这个尚且可以理解。
最后,最变态的,行里每个季度要求上交员工征信报告,行里要对你的所有资产状况,债务情况了如指掌。为了避免引起纠纷,在查询之前,银行单方面让法务拟定一则知情同意书,要求员工无条件同意上述行为,并亲笔签字按手印。表面程序合规,实则严重侵害了员工的合法权益,试问有哪个员工敢不签字,征信查询自愿原则从哪里体现?
“征得同意后”,风险部门就获得了一手资料,谁家几套房,几辆车,有没有贷款,有没有逾期,婚姻状况如何,工作履历情况,信用卡消费多少,多少债务……对你的祖宗十八代搞得门清。
如果有个别同事,家里出了状况,比如有人生病、有亲戚借钱不还等等家庭变故,造成不得不影响征信的情况,就会不停的被叫去谈话。
嘴上说,完全保密,不到2小时,全行都知道了你费尽心思保守的秘密。
想要关起门过日子,把不堪的那面藏起来慢慢消化,对不起,不行,必须揭开伤口给所有人看。轻者,筹钱解决问题,把财务状况按照行里要求扭转,重者,处分,警告到开除,无所不用其极。
说白了,作为银行员工,你的人生容不得半点差错,一旦生活不如意,银行会叫你工作岌岌可危。
理由是,你有可能因为财务危机,挪用公共财产。
可是,有多少人想问,一个柜员,1块钱对不上帐都下不了班的主;一个理财经理,监控全程跟踪,客户手机都不让碰的主;一个客户经理,到处求人借个经营贷,一审审三个月不放款的主,拿什么挪用?是密不通风的系统被黑客攻击了,还是内控制度形同虚设,才能被无权无势的小角色趁虚而入,简直可笑。
相反,高层的有决策权的内幕交易,权钱交易,财色交易,摆在明面上,却无人问津。
这个时候,十三条禁令也黯然失色,原来,禁止的只是普通员工,是提心吊胆,唯恐不合规被处罚的老实人。
所以,在净值型理财出现大面积亏损引发客户拉横幅投诉闹事的时候,领导又把禁令搬了出来,拿几个少不更事的理财经理顶罪,说是违反了双录规定,并未将合适的产品卖给适合的人,风险不匹配。
下任务的,挑选产品的,逼迫员工不择手段完成的,是你们,出了问题,逃避责任的还是你们。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银行人没有了职业归属感,没有了职业荣誉感,就是这个原因。他们往往把这里当作跳板,边工作,边考试,寻求更稳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尽管有很多高材生不断涌入银行这个看似光鲜的职业,但是个中滋味可能如围城般,一言难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