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开始讲《资治通鉴》了,那自然离不开权利这件事。
在古代职场,权力的斗争,比现在的办公室政治,还要惊心动魄。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资治通鉴》这部大作开篇的“三家分晋”事件,一起探讨下权力的那些事。
我们要明白,权力这东西,它可不是凭空而来的。
简单说,就是你得让别人听你的,那才能叫有权力。
那怎么才能让别人听你的呢?
这就得靠名分了。
名分这东西,说白了就是你在社会上的地位和身份。
在古代,那就是你的官职、爵位。
有了这些名分,你才能名正言顺地行使权力。
在《资治通鉴》这部历史大作里,司马光老爷子,一开篇就给我们讲了个“三家分晋”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也就是公元前403年。
那时候,晋国的三个大臣——魏斯、赵籍、韩虔,把晋国给分了,自己当起了诸侯。
这事儿一出来,可把周天子给气坏了,但也没啥办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三个大臣,把自己当成了老板。
司马光老爷子在这个故事后面,发表了一大堆议论,给我们讲了他的政治观点。
他认为,权力这东西,它得有个来源,那就是社会秩序。
社会秩序靠啥来维持呢?
靠的就是名分。
也就是说,你的权力得有个合法的依据,你才能稳稳当当地坐在那个位置上。
那为什么,司马光老爷子要选“三家分晋”这个故事来开篇呢?
这里面,有两个原因。
一个原因是,他想接《春秋左氏》的班,继续给我们讲历史。
因为《春秋》这本书,写到鲁哀公十四年就停了,后面的历史都没记录。
而“三家分晋”这事,就发生在《春秋》停笔后不久,所以司马光老爷子就选了这个事件来开篇,接着给我们讲后面的历史。
另一个原因呢,就是司马光老爷子认为,“三家分晋”这事,可是个治乱分野的大事。
因为在这之前,虽然诸侯国之间打来打去,但大伙还都挺尊重周天子的。
可自从这“三家分晋”之后,周天子的权威就一去不复返了,诸侯国们开始各玩各的,谁也不把谁放在眼里了。
所以,司马光老爷子觉得,得用这个事件来给我们提个醒,让我们明白名分的重要性。
其实,说到名分和实际权力之间的关系呢,那可就有得聊了。
在古代职场里,有时候你虽然有了实际权力,但名分上却还是个小弟;而有时候,你虽然名分上挺高大上的,但实际权力却被架空了。
这就像现在的一些公司里,虽然你职位挺高的,但手下的人都不听你的;或者虽然你只是个小职员,但老板却特别信任你,让你管着一大帮人。
这种名实不符的情况呢,在古代职场里也是经常发生的。
咱们再回到“三家分晋”这个事件上来。
这三个大臣虽然把晋国给分了,自己当起了诸侯,但在名分上呢?
他们还只是个陪臣。
也就是说,他们虽然实际上已经掌握了晋国的大权,但在名分上却还是个下属。
这种名实不符的情况呢,就让他们心里挺没底。
所以,他们就得想办法去获取名分上的认可。
怎么办呢?
办法很简单,去找周天子帮忙。
给他送点礼、说点好听的、或者干脆威胁一下之。
总之呢,目的很明确,就是让周天子给他们封个诸侯的名分。
周天子当然不愿意。
因为,这可是破坏社会秩序的大事。
但问题是,他也没辙。
因为这时候的周天子,基本就是个空架子,已经没啥实际权力了。
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三个大臣把自己当成了老板,还没法说啥。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在古代职场里,名分和实际权力之间的关系,那是相当微妙。
有时候,你得有了名分才能行使权力;而有时候,你虽然有了实际权力,但名分上却还是个小;还有时候,你虽然名分上挺高大上的,但实际权力却被架空了。
身处这种名实不符的情况下,就需要你用智慧去获取和维护权力。
这篇文章,我们就说到这里,这也是讲《资治通鉴》的开篇。
下一篇我们就聊聊,这三个大臣,是怎么运用智谋来获取权力的。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公众号:周亦见。
让我们一起精读,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