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阳西游波罗蜜动画工作室 马长庆
《西游记》成书经过漫长的历史累积,从最初玄奘西游真实的历史故事,到为了弘扬佛法添加一些神怪故事,再到三个徒弟保护师父西天取经,最后我们常见的百回本讲述的是孙悟空降妖除魔的故事。孙悟空作为第一神魔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盖世英雄被人们传颂。
百回本《西游记》主要情节创作于民间说书场景,为了让文化程度不高的大众消费者喜欢,故事通俗易懂,小孩子也能乐在其中。不同于一些著名童话故事本身就是为了孩子创作的,《西游记》故事中有一些孩子很难理解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着变化,尤其最近几十年变化尤甚。《西游记》原著有些内容不太适合当今的孩子们。
当今儿童文化产品特别多,国内作品虽然取得很大进步,但孩子们接触更多的是国外作品。《西游记》构建了一整套神话体系,情节、语言幽默风趣,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礼物。近些年《西游记》改编作品很多,但目标群体都是成人,我们缺少一部给当代孩子看的《西游记》—童话版《西游记》。
改编《西游记》挺不容易,人们越熟悉的东西越挑剔。沈阳西游波罗蜜动画工作室从西游记卡片入手,致力于把西游记打造成一部当代童话作品。本文试着以当代孩子的视角审视几个百回本《西游记》不容易理解的问题。
1、 为什么要西天取经?
我给儿子讲《西游记》的时候,每个故事结尾总是“师徒四人又踏上了西天取经的路”。当时不到4岁的儿子问我,“他们为什么要去西天取经?”我回答说,“西方有大智慧,我们这里没有,所以要去西方取经”。儿子显然没听懂,我当时也没有语言去解释这事,相信很多家长都很难给孩子解释清楚。
《西游记》原著对为什么要西天取经做了很多交代。从佛祖的角度是为了传播佛法,“南赡部洲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我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原著唐僧去取经的主观意愿描述不多,主要是奉唐王的旨意,为了皇权江山永固。唐王安排唐僧取经是因为游地府后为了超度亡灵自我救赎开办水陆法会,观音砸场说你们的小乘佛法不能超度亡灵,只有西方的大乘佛法可以。真实历史玄奘西游是因为当时译经混乱造成重大理论分歧以及玄奘对《瑜伽师地论》的神往。
纵观整部《西游记》,大小乘佛法的解释最能符合原著精神,尽管史实唐初已有大乘佛法,唐僧出境前也用大乘佛法超度了亡灵。小乘佛法讲究的是度己,大乘佛法讲究的是度人。抛开宗教意义,度己可以理解为让自己获得喜乐,度人可以理解成帮助别人让自己获得更大的欢喜。助人为乐是新中国以来我们一直倡导的价值观。
在生存条件很差的年代,人们只有互相帮助才能生存。比如,谁家丢了孩子,可能全村人都打着火把出去找。那时候,助人为乐的精神可能很早就植根在孩子心中。当今的孩子,你给他讲帮助别人让自己快乐,他很难理解。《西游记》不是说教,但孩子们在思考为什么要西天取经时,如果能在助人为乐的美德层面给孩子们一点启示不是更好吗?
再有孩子问我为什么要西天取经,我会回答,“当时的人们只追求自己的快乐,如来佛祖认为帮助别人能够获得更大的欢喜,把道理写在经书中,唐僧他们就是要把这样的经书取回来,让人们都懂得助人为乐的道理”。
2、细思极恐的唐僧肉!
早期的西游题材作品是没有唐僧肉之说的。到了百回本《西游记》,作者增加了唐僧肉设定,唐僧是如来佛祖的弟子金蝉子转世,吃了他的肉便可以长生不老。妖怪们都垂涎唐僧肉,取经路上的矛盾冲突因此更加必然。这是《西游记》情节设定的高明之处,但没有顾及到这种终极诱惑对人性的考验带来负面的影响。
道家长生不老有两个途径,外丹和内丹。内丹讲究的是心静如水、无欲无求。内丹修炼的长生不老隐居在深山老林,不能有欲望,即便长生也无公害。唐僧肉是属于外丹的,如果真的存在,势必天下大乱,所有有能力、有机会的人都会来抢。英明如秦皇、汉武,都花极大成本去寻长生不老药,百回本《西游记》成书年代的嘉靖皇帝也想长生而痴迷炼丹。仔细想想,长生不老可能会拥有一切,认知不断增长,体能也在积累,控制资源的能力越来越强。外丹长生不老就意味着天下的王,并且是永远的王。如果真有唐僧肉,各国国王想抢,权臣想抢,一线的将领抢来也不会上交,江湖人士也来抢,细思极恐。
相关阐述电影《指环王》有极其深刻的剖析。所有人都经不住延长生命的魔戒诱惑,连主人公弗罗多也好几次差一点被欲望吞噬。世上如果有长生不老的东西,为了不让天下大乱,唯一的办法就是销毁它,这是《指环王》告诉我们的。同时告诉我们,千万不要用它去考验人性,人性经不起考验。
唐僧肉比魔戒的考验还要大,牺牲唐僧性命来实现长生不老。尽管孩子懂得神话故事是假的,但这种极致的损人利己恶念不要出现在孩子的世界里。当孩子在乎的人生命垂危之际,动了一点点唐僧肉的心思,也是埋下了一颗恶念种子。 童话版《西游记》妖怪吃人就可以了,不必长生不老,因而降低矛盾冲突的必然性也是值得的。世上永远没有唐僧肉!
3、孙悟空到底厉不厉害?
我小时候读《西游记》原著,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孙悟空本领强大,看杨洁版《西游记》电视剧时也没改初衷。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在探讨悟空前后本领不一致,前面大闹天宫时近乎无敌,后面取经路上遇到厉害一点的妖怪就得请救兵。如今的孩子们接触《西游记》作品,大多认为孙悟空根本不厉害,失了原著精神。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渲染反抗精神,作品把孙悟空演绎得特别厉害,最著名的便是电影《大闹天宫》。到了八十年代的电视剧,依然延续了部分反抗精神。随着意识形态的开放,对《西游记》的解读更加多元和包容。但几部重拍的《西游记》电视剧因为市场化的原因,主创团队没有做到与创作者共情,情绪的铺垫不够,受众只记得请神仙帮忙,忽视了悟空的努力。给儿童看的绘本和精简读本,请神仙帮忙的情节不方便缩减太多,只好把悟空与妖怪的来来回回的互动精简了很多。
孙悟空的原型来自猿精猴怪的故事,其故事本身不断演进,又被不断地吸收进《西游记》。猿精猴怪在原故事中作为反派,虽然本领很大但都被收服。到了百回本《西游记》,作为绝对主角孙悟空的本领统一做了很大的提高。至于为什么取经路上经常要请救兵,主要原因在于创作需要。如果都是轻易能取胜的妖怪,怎么能惊险刺激、引人入胜呢?我们常见的小说,很多都是这样,主人公很强,遇到更强的对手才精彩。之所以前后本领不一致被大家提出来,《西游记》在这方面做得没有足够好,存在很多问题。
童话版《西游记》最重要的是要把本领强大的孙悟空形象立起来。通过情绪调动让小朋友们走进悟空的世界是最理想的方式,如果情绪调动无法做到,就要对请神仙的情节做些改编。比如,神仙教悟空一个本领,回来战胜妖怪。沈阳西游波罗蜜动画工作室出品的“卡片西游记”,最先挑选的大多是孙悟空靠自己取得胜利的故事。家长们给孩子读现在市场上其他作品时,悟空与妖怪对战要浓墨重彩,请神仙帮忙尽量要轻描淡写。
4、任性妄为还是盖世英雄?
很多用心的家长在孩子接触《西游记》的时候会顾虑一个问题,小朋友学孙悟空会不会更加难以管教。抢傲来国兵器;勒索龙王金箍棒和披挂;地府强改生死簿;偷仙桃、盗御酒、窃金丹;做了错事还要大闹天宫;取经路上,对帮忙的土地山神、风雨雷电呼来喝去、毫不客气;借扇子不成骗不来就去抢……总结孙悟空的性格,恃强凌弱、任性妄为。孩子正处于基本是非观的形成阶段,这样的孙悟空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产生影响后需要多大的成本来纠正?
这是给当代孩子看西游需要正视的问题,其中涉及到百回本《西游记》的精神内核。从明代的评本到当代西游学者主流观点都是童心说,孙悟空种种行为都是因为天真浪漫的童心。林庚先生在《西游记漫话》中市井英雄说打开了品读《西游记》的大门。抛开神话的外衣,孙悟空的行为和精神都是典型的市井英雄。通过这扇门林庚先生走向了童心说,我认为大门即全部,市井英雄说便是百回本《西游记》的核心。大闹天宫是孙悟空扬名立万的一战,西天取经是闯荡江湖、建功立业的历程。
古代民间信仰的各路神仙没有现代人想得那么善良,人们稍有不敬便会降下灾祸。古代听书人觉得什么样的人了不起?大家敬畏的人如果敬畏你,你就了不起。降妖除魔以外还能够颐指气使这些神仙,孙悟空自然成了盖世英雄。当代人很少体会自然灾害带来的切肤之痛,很难理解古代民间信仰对神仙惧怕大于尊敬的文化,很容易把孙悟空对待神仙的态度理解成一颗童心的任性行为。
大家都知道,《西游记》中有个动物王国。孙悟空、猪八戒的原型是猴和猪,众多妖怪以及部分神仙都是动物成精。他们既有人的行为又保持了动物的本性,这是《西游记》最好玩的地方。因为智力因素,动物们的行为与孩童有很多共通之处。我的结论是《西游记》充满了童趣,但并不是童心。人性与动物性合体虽然接近童心,但不是创作者本意。孙悟空天真、好玩不是童心,而是猴性。杨洁版《西游记》电视剧在动物性方面呈现得特别好,六小龄童老师的表演连猴子见了都认为是同类。
上世纪80年代,我们看孙悟空行为觉得很过瘾。随着社会价值观的变化,同样的行为会觉得不妥当。童话版《西游记》有些需要改掉孙悟空与神仙互动的态度,有些需要多做互动对象的背景交代。
以上只罗列了贯穿西游记的4个大问题,其他局部故事情节也有很多需要推敲。沈阳西游波罗蜜动画工作室改编《西游记》的理想目标是,了解故事的人没有察觉到改编,用当代价值观去审视看不出哪里不妥当,我们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