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记错的话,这已经是我第三次看《放牛班的春天》了。
据说这部电影被很多音乐老师拿来教学使用,巧的是,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也是在大学的美育课上,不过,我已经不记得当时老师让我们观看这部影片的目的了。但是当我再次观看这部影片,我才明白老师的用意。
应试教育主导下的教育体系,音乐、美术和体育这三门课,是边缘课程,如果说语数英这三门主课是正餐,那么音体美只能算是餐后甜点,可有可无,是主课的点缀。固然,这样的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各个领域也可以发挥作用,甚至做出杰出的贡献,但是他们的人生难免有些遗憾,在最容易得到艺术滋养的年纪错失了机会。
我们所身处的社会,高举科学精神与市场原则,社会围绕着理性的法则展开,理性即真理,一切符合科学精神与市场法则的逻辑、行为与现象都是合理的、正确的。一切违背科学与市场法则的行为均被认为是愚昧的、乖张的、越轨的。但是,科学与市场的法则之外,艺术、宗教、道德等等同样宣昭着真理,相对于知识和逻辑,艺术所带来的真理更加直接和显明,对于心智成长初期的孩童来说,艺术的滋养是最容易入手,也是最容易取得成效,美的种子也最容易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发芽、生长。
数理化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求索精神和科学思维,对孩子们来说,这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目前的应试教育方式是否能够真正激发和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探索精神,我表示怀疑。
市场的原则并不是万能的,在商品生产与消费上,市场无疑是发挥着决定作用,商品生产符合效率的原则,也理应让市场发挥作用。但是有些领域诸如教育和医疗等带有社会保障性质的领域,市场的法则并不奏效,反而会破坏社会的公平正义。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的法文名称是Les Choristes,字面意思很简单,就是唱诗班成员/合唱团成员。影片在台湾被译为“放牛班的春天”,显然是根据影片内容进行了提炼加工。我觉得这个片名很贴切,所以才流传甚广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放牛班”就是差等生的班级,一群调皮捣蛋不听管教的来自底层家庭的孩子们。而“春天”则是新来的音乐老师马修,他用音乐开启了孩子们蒙昧封闭的心灵。放牛班里并不是每个人都像莫杭治那么幸运,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遇到音乐启蒙老师马修,以及支持他走艺术道路的母亲。但是影片最后,当马修老师离开学校,从狭小的教室窗口飞出的一张张纸飞机,以及挥舞着的小手,那一刻,我们仿佛听到坚冰融化的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