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第24卷,汉纪十六
汉宣帝 本始三年(庚戌,公元前71年)
【原文】
闻虏已引去,皆不至期还。天子薄其过,宽而不罪。
祁连将军出塞千六百里,至鸡秩山,斩首、捕虏十九级。逢汉使匈奴还者冉弘等,言鸡秩山西有虏众,祁连即戒弘,使言无虏,欲还兵。
御史属公孙益寿谏,以为不可。祁连不听,遂引兵还。
……而祁连知虏在前,逗遛不进,皆下吏,自杀。擢公孙益寿为侍御史。
【译文】
听说匈奴已经退走,所以汉朝将军们不到预定目标就都退回来了。天子认为将领们的过失不严重,所以从宽处理,没有惩罚。
祁连将军田广明出塞一千六百里,到达鸡秩山,共斩杀、俘虏匈奴十九人。正好路遇出使匈奴回来的冉弘等人,冉弘说鸡秩山以西有敌军,田光明警告冉弘,让他们改口说没有看到匈奴的踪迹,想退兵。
御史大夫田广明的下属公孙益寿劝谏,认为不可退兵。田广明不听,于是率军返回了。
……而田广明知敌在前,逗留不进,下令将哥俩逮捕入狱,二人自杀谢罪。同时皇上擢升公孙益寿为侍御史。
【解析】
一、田广明的失误
1. 定位不准
田广明已经是御史大夫,但他对自己的军事才能过于自信,加上对形势判断错误,认为自己能够胜任此次征战。
然而,他在实际作战中表现出的胆怯与退缩,则暴露了他在面对实战挑战时的心理素质问题,以及在军事指挥上的不成熟和误判。
2.危机处理不当
当得知敌情后,田广明不仅没有采取积极处理措施,反而试图隐瞒情报并撤军,他的这一行为不仅损害了自己的名声,更使得部下失去信任,最终导致自身的悲剧结局。
3.消极怠工
田广明在众人面前让冉弘闭嘴,“让他们改口说没有看到匈奴的踪迹,想退兵。”如果都和他这样消极怠工,那工作没法开展了。
二、从领导艺术的角度分析田广明的错误
1. 识人不明
田广明在要求冉弘等人隐瞒敌情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认识到周围人的个性与价值观。他误将周围人当作可以同流合污、保守秘密的人,但实际上,人家不是他想的那样。
2. 信息管理失效
田广明在处理如此敏感的情报时,未能做到对不同层级和性格的下属实施差异化的信任策略。
他将涉及军事机密的信息分享给了他认为可信赖,但实际并不具备保密意识的人员,这显示出他在构建内部信任网络上的失败。
二、田广明该怎么办?
1. 灵活策略
田广明可以让探子再去勘察一遍匈奴的踪迹,第二次回来让探子报告说,没有发现匈奴踪迹就行了。
2.分散决策风险
田广明可以召开集体会议,如果经过充分讨论后达成共识决定撤军,那么这一决定就不再是个人行为,而是集体决定的结果。
即便将来结果不尽如人意,也能够减轻其个人承担的压力。
3.利用专业意见
各位将领和幕僚对战场形势、兵力部署以及敌我双方实力对比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判断。
通过集体讨论,田广明可以从多元视角获取更多信息,更全面地评估战局,从而作出更为审慎和符合实际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