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间,清代出现诸多著名的文臣,其中汉臣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纪晓岚和刘墉。纪晓岚自然不必多说,刘墉在民间有个绰号“刘罗锅”,甚至还有一些影视剧把刘墉塑造为和珅的死对头,其实真正的刘墉,并不是如此。虽然他不是和珅的政敌,但是他对和珅的行为一贯看不惯。
刘墉出生于康熙年间,他的爷爷是进士出身,父亲刘统勋是乾隆中期大名鼎鼎的宰辅,所以他从小接受正统的儒学教育,对满文也略通一二。他从乾隆二十一年就在安徽、江苏、山西和江南等地任职,20多年来没有在京城,而这期间是和珅在京城发迹的时候,可以说,和珅早年为官时和刘墉没有太多的交集。
和珅在乾隆四十七年任军机大臣,而刘统勋在乾隆三十八年病逝,而这个时候,刘墉刚刚入京任御史,此后他任直隶总督。可以得出结论是:刘统勋大权在握的时候,和珅还是一般的官吏,而当和珅炙手可热时,刘统勋已经去世、刘墉还达不到和珅那个级别。即使后来刘墉担任吏部尚书,他的地位也不如和珅,他即使对和珅的一些作为极其看不惯,但是二人没有正面冲突过,甚至在表面上,刘墉对和珅还有奉承之意。
嘉庆登基时,乾隆84岁,和珅46岁,刘墉77岁。当时和珅仍旧大权独揽,而刘墉此时任大学士,并无实权。3年后,太上皇乾隆驾崩,嘉庆以迅雷之势让和珅落马,从和珅被捕,到抄家,再到议罪刺死,仅仅用了5天时间,可见嘉庆是早有预谋。和珅被赐死当天,主审和珅的大臣,列出了近3000人的名单,都是长期和和珅有信件来往,或者有受贿证据的,包括各地的地方官,基本上覆盖了半个朝廷。嘉庆对和珅恨之入骨,想把这些人一网打尽。而此时,80岁的刘墉却要求面见嘉庆,他洋洋洒洒的上了一个千言的奏折,大意是说:和珅罪大恶极,死有余辜,但是他的3000同党遍布朝野,如今各地白莲教起义,百姓疾苦。如果再大范围的诛杀各地官员,恐怕会引起更大的动荡,既然和珅已死,建议对这些人既往不咎。
嘉庆当时没有答应,但是第二日,他确实做了一个决定,就是让人把从和珅府中搜出来的书信全部烧掉,然后昭告天下,对和珅以往之事,只要不涉及谋逆的,既往不咎。从即日起,如果再有违反国法的,绝不手软。
刘墉虽然不是和珅的政敌,但他确实看不惯和珅,他之所以为很深的同党求情,无非是为了国家稳定。5年后,刘墉去世,嘉庆皇帝非常心痛,赐他太子太保衔,入祀贤良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