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通办官网登录入口广东,社保一网通办举措

53个社保事项一网通办,实施“合作查验 一次放行”自助通关

深圳湾全景。民生融合是建设大湾区宜居宜游宜业优质生活圈的关键所在,也是推进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重点领域。 南都拍客 邓茂汉 摄

4月6日,广东省大湾区办发布首批20个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典型案例,涵盖要素跨境流动类8个,民生融合类5个,营商环境类7个。当天上午,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广东省大湾区办、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广州市大湾区办、深圳前海管理局等单位负责人介绍案例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批典型案例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创新性强,是近年来粤港澳三地社会关注度、共识度、感受度比较高的重点政策,集中反映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落地以来广东省推进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取得的重要成果。”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在发布会上表示。

朱伟介绍,本次遴选共收到有关单位申报案例71个,最终选出20个。接下来将建立健全常态化典型案例遴选工作机制,原则上今后每年组织开展一次遴选工作,推出一批典型案例。

创新突破力度较大:实现科创要素跨境港澳自由流动

朱伟介绍,首批发布的20个典型案例的首要特点是创新突破力度比较大。例如,首创“合作查验、一次放行”边检查验快捷通道模式,实现内地与港澳口岸快速自助通关;开展港澳律师在大湾区内地九市取得内地执业资质和从事律师职业试点工作,首次突破了港澳律师不能从事内地法律事务限制;广东财政科研资金打破“钱过境”政策障碍,首次实现科技创新要素跨境港澳自由流动。

民生融合是建设大湾区宜居宜游宜业优质生活圈的关键所在,也是推进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重点领域。

朱伟表示,特别是针对港澳同胞来粤就业创新创业和生活重点诉求,有关单位围绕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理财保险等领域推进规则衔接,创新推出了一系列便民利民惠民政策举措,以“小切口”撬动三地民生融合“大变化”。

例如,“港澳药械通”打通了创新药械快速进入内地的通道,解决在大湾区内地工作生活的港澳同胞及内地居民临床急需用药用械需求;“湾区社保通”打造网上平台实现服务事项“湾区通办”,超30万人次港澳居民参加广东社保;“跨境理财通”已为粤港澳三地4.36万投资者办理跨境理财业务;大湾区专属重疾险实现重疾保障价格、责任和服务水平全面对接港澳,获得市场普遍认可,累计承保超11万人次。

产生先行示范效应:加强规则集成衔接,共推“湾区标准”

在民商事规则衔接、标准互认、信用体系建设等重点领域,首批案例也产生了加强与港澳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对接、携手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先行示范效应。

例如,“湾区标准”创新了大湾区标准服务供给模式和规则对接路径;前海创新跨境商事法律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率先探索域外法适用机制,对推进法律服务业高水平开放积累新鲜经验;跨境信用报告格式规范为深港澳跨境信用互认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与世界范围内其他经济体跨境信用合作提供借鉴。

“推进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性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扎实推进。”据朱伟介绍,接下来,广东将重点抓好三项工作,携手港澳持续深入推进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

首先,切实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在中央湾区办和国家有关部委支持指导下,研究编制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行动方案。

同时,深入推进一批标志性的“湾区通”工程项目。加快推动“港车北上”落地实施,优化实施“社保通”“人才通”,进一步扩大“港澳药械通”“跨境理财通”等专项政策适用范围,加快推动“湾区标准”“湾区认证”“湾区通办”和职业资格认可等工作取得更大突破。

此外,以横琴、前海、南沙等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为载体,推进粤港澳三地规则集成衔接,切实提升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世界级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

案例聚焦

“湾区社保通”53个社保事项一网通办

“‘湾区社保通’推动粤港澳社保事业深度融合发展”入选首批典型案例。在“湾区社保通”工程下,截至2023年2月底,港澳居民在粤参加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共30.62万人次,其中享受待遇3.55万人。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省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党委书记夏青表示,目前已在珠三角地区设立189个“湾区专窗”,为港澳居民和企业提供便捷服务绿色通道。在港澳地区开设84个跨境服务网点,广东社保服务覆盖澳门全部行政区和香港7个行政分区,港澳居民“足不出境”就可以享受广东社保服务。建设“湾区社保通”网上服务平台,不仅可以办理53项广东社保高频事项,还提供香港“综援计划”“广东计划”,以及澳门“在生证明”“津贴申请”等港澳常用的社会保障服务。

“三地制度的多样性造就了社会公共服务的互补性,区域社会保障融合发展的潜力巨大。”夏青介绍,“我们在横琴建立‘粤澳社保一窗通’专窗,提供广东、澳门2种社会制度下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在全国尚属首例。目前广东76项、澳门13项社会保障服务可直接在专窗办理,标志着粤澳合作由协作走向融合。创新衔接琴澳社会保障规则,将在横琴的澳门公务员纳入内地社保体系,所有在琴的澳门居民均可便利参加内地社保”。

在深圳前海,依托深圳“企业开办一窗通”“深港通注册易”平台,可实现港澳投资者商事登记、参保登记“一表申报、离岸受理、远程办理”。此外,上线社保费“跨境”港币缴费项目,香港企业可以使用港币为职工参保缴费。加快社保卡“一卡通”建设,在部分银行实现广东社会保障卡在港澳跨境使用金融功能。

“湾区标准” 涵盖食品、中医药、养老等25个领域

标准是规则对接的重要载体。广东省市场监管局携手港澳特区政府有关部门,以“标准”这一世界通用语言助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广东省市场监管局一级巡视员张文献表示,目前共有110项标准纳入“湾区标准”清单,涵盖食品、粤菜、中医药、交通、养老、物流等25个领域。

据悉,“湾区标准”是指经粤港澳大湾区相关方共商确认的,在粤港澳大湾区共同实施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等各类标准的集合。

张文献表示,“湾区标准”首次在发布会上介绍,以清单形式公布,属非强制性标准,有两种生成方式:一是制定形成,在大湾区没有统一或互认标准的,由粤港澳三地共同制定,经确认后纳入“湾区标准”清单。二是采信形成,对已有且适宜在大湾区实施的标准,经确认后纳入“湾区标准”清单。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联合港澳特区政府有关部门,组织三地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以民生领域为重点,以粤港澳三地高共性、易融合领域为切入点,研制互融共通的“湾区标准”。

张文献表示,下一步,将会同港澳特区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市场驱动、政府引导、国际接轨、互利共赢”原则,聚焦全领域、产业化、国际化,继续大力推动“湾区标准”工作,以高水平“湾区标准”服务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同时,进一步推进“湾区标准”产业化国际化。推进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与“湾区标准”结合,加强粤港澳三地标准化资源与科技、产业对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与“一带一路”、RCEP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化交流与合作,探索“湾区标准”向国际标准转化或互认路径,以“湾区标准”带动大湾区装备、产品、技术和服务走出去,推进标准制度型开放。

“跨境理财通” 31家内地银行参与,涉及跨境资金汇划1.86万笔

2021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试点上线后,粤港澳三地投资者广泛参与,市场反应热烈。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郭云喜表示,截至2023年2月末,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已有31家银行参与“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为4.36万名个人投资者提供相关服务,涉及跨境资金汇划1.86万笔,金额26.66亿元。其中,“南向通”资金汇划20.97亿元,“北向通”资金汇划5.69亿元。

目前参与“南向通”的内地投资者达1.21万人,参与“北向通”的港澳投资者3.15万人。港澳投资者人数较2021年末增长1.3倍,增长速度是内地投资者的2.2倍。

当前,参与试点的31家内地试点银行,涵盖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等机构。其中,8家试点银行已同时与香港、澳门银行机构建立业务合作关系,为投资者提供理财资金闭环汇划渠道;20家试点银行同时开通“南向通”和“北向通”业务,使粤港澳三地投资者都能享受投资理财服务。

郭云喜表示,“我们指导内地试点银行与港澳银行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在账户服务、跨境金融服务、系统对接、信息管理、投资者权益保护等方面开展全面的合作,形成一套适应三地法律框架和监管要求的业务模式。”

“跨境通”平台 商事登记办理时限压缩80%

如何解决港澳等外资企业落户效率低的问题?广州市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搭建穗港澳商事登记“跨境通”平台,相关企业在黄埔的商事登记全流程办理时间,从平均一个半月压缩到9天以内,“足不出境”就可完成,时限压缩80%。

广州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市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牟治平表示,政府与国有投资招商公司、商业银行创新推出“政银企”三方合作模式,率先搭建起“跨境通”平台。基于平台,可免费为港澳投资者提供政策咨询、跨境流转、业务代办、刻章、邮寄证照等“一站式”服务。同时为企业提供容缺登记服务和远程视频认证,解决企业申报审批过程中人员来回跑、材料来回退等问题。

服务企业类型涵盖新设企业和存量企业,服务事项涵盖企业开办、变更、注销等近40个事项。在推出香港、澳门“跨境通”基础上,率先将服务从粤港澳大湾区延伸至新加坡、欧洲和以色列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据统计,2022年黄埔区共为超100家香港、澳门等地外资企业提供“跨境通”服务。截至今年3月底,该区实有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金)3212.03亿元,同比增长45%。

前海制度创新成果 75项成果全国复制推广

规则衔接带动高质量发展。在推进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实现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方面,深圳前海合作区进行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探索,形成了制度创新的“前海模式”。

深圳前海合作区党工委委员、前海管理局副局长王锦侠表示,目前,前海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765项,其中全国复制推广75项,全国各地自发复制推广465项以上,成为新时代重要的制度创新策源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框架下,前海加强与香港在知识产权保护、风投创投等领域合作,现有港资企业9650家,注册资本超过1.02万亿元。在推进贸易一体化联通方面,前海综合保税区运用“跨境快速通关”“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等通关便利措施,打造“海运国际中转分拨集拼中心”等新物流模式,2022年前海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2352亿元,在2021年单位面积产值全国第一基础上增长48.8%。

如何推动法律事务对外开放?前海依托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第一国际商事法庭)和深圳国际仲裁院,以司法终审和一裁终局的“双终局”架构为两支柱,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在广东省率先开展中外律师事务所联营试点。前海法院先后选任32名港籍陪审员、16名港澳台和外籍调解员参与涉港澳案件审理和调解工作,适用香港法审理案件118件,在全国基层法院位居第一。

此外,香港已有税务、建筑、规划、文旅等18类人才通过执业登记或执业备案后即可在前海执业。522名港澳专业人士完成跨境执业登记或备案,其中涉税领域69人,工程建设领域418人,文化旅游领域26人,医疗服务领域9人。在前海港资企业工作的香港居民超过7500人。

清单

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典型案例(第一批)

一、粤港澳跨境信用报告标准互认

二、港澳律师实现在大湾区内地九市便利执业

三、财政科研资金实现跨境拨付使用

四、“湾区社保通”推动粤港澳社保事业深度融合发展

五、创新粤港澳大湾区跨境车辆备案模式

六、粤港澳共推“湾区标准”

七、粤澳新通道(青茂口岸)实施“合作查验 一次放行”自助通关

八、“港澳药械通”助力健康湾区建设

九、“域外法查明通”:科技赋能破解域外法查明难题

十、粤港澳大湾区工程师资格互认模式探索与标准制定

十一、“跨境理财通”推动金融市场双向开放

十二、创新粤港澳大湾区专属重疾险

十三、创新海关监管模式助力航空货物便捷通关

十四、广州创新搭建穗港澳商事登记“跨境通”平台

十五、深圳在香港发行全国首只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

十六、珠海探索粤港澳大湾区医保衔接新模式

十七、江门创新港澳居民“零出关”办理内地政务服务模式

十八、横琴打造琴澳跨境法律服务新模式

十九、前海创新跨境商事法律规则衔接机制对接

二十、南沙创新粤港交流合作机制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李竹 王诗琪 梁炜培

飞飞

飞飞

人早晚都要处理自己的生活经验,需要说点实话,遇到跟经验相通的东西,那种震动自然就会替你分辨好坏是非。很久以后才明白,人需要、也只能活在自己的历史中。

新婚姻法司法解释一,最新出台的婚姻法
债权债务清理,个人债务集中清理条件
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三,劳动合同法解读与适用
北京市律师管理平台,北京市律师管理平台上的信息录入
今日说法案例分析,今日说法案例分析及启示
刑事双星,广东警方悬赏90万缉捕9名在逃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