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权,姓名权是什么权力

我是卓言,我们一起终身学习,第424天。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姓名,这其中就蕴含有一种权利,今天我们聊聊每一个人都享有的姓名权。



姓名权的客体


先来看一看姓名权的客体,也就是它保护的对象,姓名。


姓名分成姓和名两部分。姓,是血缘遗传关系的记号,标志着一个人从属于哪个家族血缘系统。名,则是一个特定的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称谓,可以自由决定。姓和名的组合,构成了一个人完整的文字标识。


正因为姓是一定血缘关系的记号,因此,《民法典》第1015条规定,自然人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一般没有其他的选项。比如曾经有一个案例,有个人到公安局申请把姓名登记为“北雁南飞”,被拒绝了,后来又向法院起诉,也被驳回了,理由是:随意选取姓氏和创造姓氏,会影响社会管理秩序,也会冲击文化传统和伦理观念。


不过,在选取姓的时候,还是有下面三种例外:


第一,可以选取其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比如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


第二,如果当事人由法定抚养人以外的人抚养,可以选取抚养人的姓氏,比如张三被李四收养了,就可以改姓李。


第三,有不违背公序良俗的其他正当理由。我记得,第一起姓第三姓的案例,是有一位姓肖的父亲为新出生的孩子报户口,要求改为姓萧,派出所坚决不同意。其实,他家的姓,本来就是“萧”,只是当年实行简化字时,不小心简化成“肖”了。这个所谓的第三姓,其实是正本清源,完全是正当的。


刚才说的这些规定,针对的是汉族的姓,对于少数民族的姓氏,可以遵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需要说明的是,姓名权的客体不只有你身份证上的本名,还包括你的笔名、艺名、字号、网名等等。在我国大陆地区,人的字号已经少见,但是,别名、笔名、艺名、网名等使用比较普遍,也需要法律来保护。



姓名权是一种什么权利?


既然每个人都享有姓名权,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行使呢?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命名权。


法律规定,人有权决定自己的姓名,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无权干涉。你可能会想:不对啊,姓什么自己不能决定,名字也是出生时就取好了,怎么说是有权决定自己的姓名呢?


确实,姓氏涉及公序良俗,个人原则上没有选择权,名字呢,一般由父母家人来取,但这不是对个人享有命名权的否定,而是父母实施的代理行为,刚出生的婴儿没有能力给自己命名,因此由监护人来代理。


除了本名,命名权还意味着人可以选择自己的别名,比如笔名、艺名、网名以及其他相应的名字,他人不得干涉。你看,现在的网名有多么的千奇百怪?就是大家行使命名权的结果。


像笔名、艺名这些称谓,只有在具备法定条件时,才使用姓名权的保护方法进行同等保护。一是这些称谓必须达到一定的社会知名度,例如鲁迅、金庸这样的笔名。


二是,被他人使用足以造成公众混淆。如果两个人只是用了同样的网名,但头像、简介等等都不一样,还能区别开,也不适用同等保护。


姓名权的内容还包括第二项,使用权。


人对自己的姓名,享有专有使用权。人在民事活动中,除法律另有规定之外,可以使用本名,也可以使用自己的笔名、艺名等等,这个使用权只属于你自己,任何人不能强迫他人使用或不使用某一姓名。


不过,这里有一种例外,就是重名。重名在法律上也叫姓名的平行,好几个人都叫同样的名字。我查了一下,全国叫“杨立新”的有接近一万人,这是合法的,不受专有使用权限制。


那么,如果我们想要换一个名字可不可以呢?可以。这就是姓名权的第三项内容,改名权,也叫姓名变更权。


法律规定,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不受其他限制。但是,变更姓名的时候,应当经过公安机关登记。


最后,是许可他人使用权。


依照传统看法,姓名权是对自己的姓名专有使用权,不得转让。


不过在现实中,姓名利益既有精神利益,又有财产利益,所以《民法典》第 993 条规定,姓名权的内容,也包括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如果有人找我做广告,要写“杨立新推荐”,我也同意了,这就是许可他人行使我的部分姓名使用权。


如果你想将自己的姓名许可他人使用,双方当事人应当签订姓名许可使用合同,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使用的范围与期限。



侵害姓名权的行为表现


说完了姓名权的内容,我们再来看看侵害姓名权的行为,主要有这几种:


一是不使用他人姓名的行为。


任何人对他人的姓名,都必须正当使用,应当使用他人姓名而不使用的,构成侵权行为。例如,有一位作家写了一本书,出版社出版时没有标注作家姓名,导致读者不知道他是作者,这就构成侵权。


另外,不称呼他人姓名而用谐音替代,比如前面举过的例子,广告商用“流的滑”“泻停封”当品牌名,也是侵害他人的姓名权。


第二种侵权行为,是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权。


例如,某班主任的孩子在自己的班里上学,另一个同学与其同名,班主任强令这个同名的孩子改名,就是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权。


第三,是非法使用他人姓名的行为。


这包括两种情况,一种叫盗用,一种叫假冒。盗用和假冒有什么区别呢?


盗用他人姓名,关键在于“使用”,说的是未经他人同意,擅自使用他人的姓名。比如某厂家给产品做广告,宣传的时候说“某某明星大力推荐”,但这个明星根本没有同意厂家使用他的姓名,这就是盗用。


假冒姓名就更严重,是直接顶着姓名权人的身份进行活动。比如这一讲的案例,小陈顶替小齐去上学,就属于假冒。


这两种行为的相同点是,行为人都是在受害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盗用或假冒,在心理上都是故意,都会造成一定的损害后果,都违反法律。


还有一种侵权行为,是姓名的故意混同。


就算不直接使用他人的姓名,也有可能侵权,就是故意使用一个特别相近的姓名,让他人误以为这就是本人。例如出版社用“全庸”混同金庸,用“古尤”混同古龙,读者以为自己买了金庸和古龙的书,翻开一看,才知道上当。


另外,利用重名而故意混同,也会侵害姓名权,曾经有一个东北的出版社给一个新人出书,这位新人叫什么呢?叫王朔,跟名人王朔同名同姓。出版社故意宣传这是“王朔新书”,就是“蹭名人”造成混同的结果,侵害了名人王朔的姓名权。



侵害姓名权的侵权责任


如果我们的姓名权被侵害了,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呢?有两种情况,财产利益的损害和精神损害。对这两种情况,《民法典》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民法典》第 1182 条规定,如果姓名权被侵害了,被侵权人可以根据自己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来计算赔偿损失的具体数额。如果难以确定,由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赔偿数额。


如果侵权行为造成了被侵权人严重精神损害,应当依照《民法典》第 1183 条规定,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总结一下,姓名分为姓和名,姓氏标记人的血缘传承,不能随意改变,名则可以自由命名。姓名权包括命名权、使用权、改名权和准许他人使用权。侵害他人姓名权,应当承担赔偿权利人财产利益损失和精神损害赔偿的侵权责任。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参考资源:得到逻辑思维·罗胖精选《被冒名顶替上大学怎么维权?》

飞飞

飞飞

人早晚都要处理自己的生活经验,需要说点实话,遇到跟经验相通的东西,那种震动自然就会替你分辨好坏是非。很久以后才明白,人需要、也只能活在自己的历史中。

什么叫渎职罪,疫情防控失职渎职
死刑辩护,死刑案件的有效辩护
北京房产律师,房产律师事务所排行榜
广东省监狱管理局,广东省监狱管理局官网
盗窃罪量刑标准,偷一百元判多少年
于欢辱母案例分析,这国产剧,也太敢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