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国语版,查克和巧克力工厂演员列表


美国家庭喜剧《查克和巧克力工厂》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改编自1964年罗尔德·达尔的同名小说。由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出品,蒂姆·伯顿执导,约翰尼·德普、弗雷迪·海默等联袂出演主演。

剧情简介

小男孩查理·巴克特和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住在一起。虽然家境贫困,巴克特一家居住在一栋摇摇欲坠的小木房里,当相互之间和睦融洽。虽然每个夜晚,一家七口吃的晚餐都是卷心菜汤,可是小查理却乐意与自己最心爱的人一起分享。

从巴克特一家的窗子望出去,可以看到全世界最大的巧克力工厂——旺卡巧克力工厂。工厂由一位伟大的巧克力发明人兼制造商威利·旺卡所拥有。那是座神秘的工厂大门紧锁,15年来从来没有看见有工人从大门进去或出来过,可是却能闻到浓郁的巧克力香味。工厂出产的旺卡牌巧克力销往世界各地,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小查理也不例外,在每个夜晚的梦乡中,他都幻想自己可以亲身进入那座工厂。

有一天,威利·旺卡先生宣布了一个告示,他将向五位幸运的孩子开放充满“奥秘和魔力”巧克力工厂。除了得到参观工厂外,他们还能得到足够吃一辈子的巧克力糖和其他糖果。全世界购买旺卡牌巧克力的孩子都有机会,只要发现藏在包装纸里的金券,谁获得金券谁就是幸运儿。不过,旺卡先生一共只准备了五张金券,小查理的机会微乎其微。全世界一下子掀起了购买旺卡牌巧克力的热潮,幸运儿一个又一个地出现了,媒体们也都在播报孩子们发现金券的新闻。首先是喜欢暴饮暴食的奥古斯塔斯,一个不爱思考但是喜欢每天往嘴里塞甜食的胖男孩。接下来一位是被家人宠坏的小女孩维鲁卡·索尔特,要是她爸爸不给买她想要的东西,她就会耍赖,又踢又闹吵个没完。第三位幸运儿是嚼口香糖冠军维奥莉特,她只在意往自己背包里不断地装战利品。最后一位是迈克,一个喜欢打电玩,总是喜欢炫耀自己比别人聪明的小男孩。

前四张金券都有主人了,最后的机会会降临在小查理身上,小查理在雪地上发现了钱币,于是他奔向最近的商店迫不及待地买下了旺卡牌的巧克力。很久没有尝到巧克力的小查理正想着这块巧克力会是什么味道时,拆开包装纸,发现下面露出了金色。这是最后一张金券。查理就要去巧克力工厂了,他的爷爷、年迈的乔·巴克特听到这个好消息高兴地从床上跳下来,他回忆起旺卡先生在关闭塔楼之前自己在巧克力工厂工作时的美好时光。全家决定让爷爷陪伴小查理去,一块去度过即将到来的精彩纷呈的冒险时光。

参观巧克力工厂的过程是一次奇特的经历。小查理、爷爷和每个参观者都被眼前的景象和扑鼻而来的香味惊叹不已,他们的体验充满了无限的着迷、狂喜、好奇、惊讶和迷惑不解。说得夸张一点,即便是做最荒诞的梦你也想象不出这样的事情。飞流直下的巧克力瀑布,龙头船航行在棕色巧克力糖浆的河流,郁郁葱葱的口香糖草地,还有满山遍野的牛奶糖。巧克力工厂里的工人全是来自蛮荒丛林、酷爱巧克力的矮人国的小矮人。

巨大的“糖衣炮弹”让其他四个孩子都失去了自制,他们有的掉进了巧克力河、有的变成了糖果,有的被送进了废品炉,有的钻进电视变成了信号微粒。对于这一切,小查理不为所动。最不可思议的事发生在了最后。

幕后花絮

约翰尼·德普说他演威利·旺卡的灵感来自电视游戏节目和儿童节目的主持人。他还在采访中说这个人物应该是“部分像霍华德·休斯(即“飞行者”),部分像70年代的华丽摇滚明星。”

为了拍摄突袭维鲁卡·索尔特的场面,剧组训练了40只松鼠。在旺卡的巧克力工厂中,有一百多只松鼠负责挑选完整的坚果原料,里面一共有四十只松鼠是真实的,并且进行了十九周的训练,拍摄电影时每个小动物都训练有素的在片场完成自己每天的工作,非常敬业。

片中的很多巧克力树,巧克力花等都由英国布莱顿的巧克力商店Choccywoccydoodah出品。树上的棒棒糖、粉色的巨大藤条等都是真的糖果。影片上映后他们展出并卖掉了部分作品。

威利·旺卡的声音是经过约翰尼·德普女儿测试的结果,她喜欢这个声音。

拍摄一共用了927万公升的假巧克力,其中781万公升被用于制造河流(一半被用于制造瀑布)。雀巢公司提供了1850块真巧克力。而雀巢的包装纸下有11万块塑料巧克力。花了20周时间威利·旺卡的船才在巧克力河上飘起来。

这是约翰尼·德普第二部关于巧克力的电影,不过他并不喜欢上等巧克力的口味,倒喜欢廉价的复活节巧克力。

影片的制片公司是布拉德·皮特和詹妮弗·安妮斯顿一起创办的“B计划”公司,影片是他们离婚前公司的最后一部作品。

影片是蒂姆·波顿同著名电影配乐大师丹尼·艾夫曼的第十三次合作。

查理的卧室墙上贴着他吃过的每块旺卡巧克力的糖纸。

约翰尼·戴普对《寻找梦幻岛》中弗雷迪·海默的表演印象至深,于是向蒂姆·伯顿推荐他演查理。

旺卡父亲的角色是专为电影所写的。影片中旺卡带着巨型牙套的情节原书中也没有,而是来自导演蒂姆·伯顿自己的童年经历。

旺卡回忆当年开设工厂时拿着大剪刀的样子很像剪刀手爱德华。

影片里小矮人的饰演者是印度裔肯尼亚演员迪普·罗伊,他的身高虽然只有132cm,却非常符合导演的角色要求,除了这部电影他还拍摄了《回到绿野》《变形金刚》等。

由于采用了尺寸比普通35毫米胶片大10倍的15/70胶片,经过数码加工和声效提升处理之后,本片成为华纳公司的第6部IMAX电影,在全球各大IMAX影院放映。相比普通影院,IMAX电影放映系统提供了更加优质的画面和声音,120英尺宽度的巨幅银幕和14000瓦的纯净数码环绕音响无疑会为影片锦上添花。

史蒂夫·马丁、罗宾·威廉姆斯、克里斯托弗·沃肯、尼古拉斯·凯奇、威尔·史密斯、布拉德·皮特、麦克·梅尔斯、本·斯蒂勒、比尔·默瑞、莱斯利·尼尔森、帕特里克·斯图尔特、约翰·克里斯、麦克·帕林、罗温·艾金森、罗伯特·德尼罗、迈克尔·基顿、金·凯瑞、亚当·桑德勒和玛丽莲·曼森都曾为扮演威利·旺卡的人选。

即使过去了17年,仍被视为「暗黑童话」系的代表。

在鬼才导演蒂姆·波顿的诠释下。

它既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留下了无数「童年冥场面」——

比如威利·旺卡的开场舞。

美国家庭喜剧《查克和巧克力工厂》

鬼畜音乐配人偶,恐怖谷效应拉满。

贪吃的小胖子掉进巧克力河里,险些淹死。

接着被一人粗的管道,吸进了软糖车间。

美国家庭喜剧《查克和巧克力工厂》

还有爱嚼口香糖的小姑娘,死活不听劝。

最后膨胀成了一颗蓝莓。

美国家庭喜剧《查克和巧克力工厂》

同时,它又是一部讽刺现实的杰作。

尤其对「原生家庭」这个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小时候全当看个乐呵。

只有长大了才能品出其中滋味。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美国家庭喜剧《查克和巧克力工厂》

01

如果以物质条件为唯一考量,《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的主角查理肯定不愿出生。

因为他家实在太穷了。

一家7口,挤在一栋歪七扭八的危楼里。

美国家庭喜剧《查克和巧克力工厂》

爸爸是工人,收入微薄,后来还失业了。

妈妈是家庭主妇,每天有干不完的活。

还有四个老人就挤在一张破床上,基本丧失了劳动力。

而大家的晚餐就是开水煮大白菜,别说口感了,吃饱都难。

美国家庭喜剧《查克和巧克力工厂》


美国家庭喜剧《查克和巧克力工厂》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自然过得辛苦。

查理不仅无法实现个人的兴趣爱好。

就连巧克力这种普通零食,都只能在每年生日的时候吃一次。

当他从新闻里看到,家对面的巧克力工厂发出了5张金券时。

他没奢望自己能成为那个幸运儿。

但查理毕竟是活在童话里的大男主。

有作者开的金手指,他如愿以偿地抽到了工厂的入场券。

美国家庭喜剧《查克和巧克力工厂》

但,拿到入场券不等于最终赢家。

他还需要经历重重难关,才能拿到终极大奖。

与他竞争的有4个孩子。

他们的虽然家庭条件都比查理好,但家庭教育却存在很大问题——

胖弟弟有个太子妈。

不管他吃多少东西都听之任之。

把他养得体重超标,贪得无厌。

美国家庭喜剧《查克和巧克力工厂》

富家女的爹是个女儿奴。

对她的一切要求都有求必应。

把她惯得刁蛮任性,无法无天。

美国家庭喜剧《查克和巧克力工厂》

跆拳道冠军有个虎妈。

从小灌输丛林法则,逼她争强好胜。

把她训练成一个没有感情的夺冠机器。

美国家庭喜剧《查克和巧克力工厂》

游戏天才的父母只是普通人。

跟他缺乏正常的沟通,仿佛活在平行世界。

于是把他养得性格孤僻,还有严重的暴力倾向。

美国家庭喜剧《查克和巧克力工厂》

可以说,这几个父母都不称职。

要么太溺爱孩子,要么太顺从孩子。

所以他们的孩子在进入工厂后,都因为各种性格缺陷,没能抵抗诱惑,草草淘汰。

最后反而是资质平平,不争不抢的查理脱颖而出。

成了巧克力工厂的继承人。

美国家庭喜剧《查克和巧克力工厂》

02

有人觉得这部电影太过理想化。

同一个赛道上,穷人家的孩子怎么可能跑得赢?

但仔细分析就能看出,查理赢得理所应当。

因为他有一颗平常心,拿得起,放得下。

而这源于家人给了他健全的爱。

首先,再穷没有穷教育。

全家人都支持查理读书,不影响他埋头学习。

空闲下来,老人们还会给他讲故事,培养他的想象力。

告诉他学无止境,要心怀敬畏。

爸爸平时工作虽然很累。

但闲暇时也会看看书,努力提升自己。

给查理做了很好的表率。

美国家庭喜剧《查克和巧克力工厂》

其次,支持孩子追求梦想。

爸爸知道查理喜欢拼房子,但家里自是买不起积木玩具。

于是他就偶尔从牙膏厂里拿一些淘汰的零件,给查理作为原材料。

全家没有一个人骂查理玩物丧志。

还夸他拼得漂亮。

美国家庭喜剧《查克和巧克力工厂》

看到新闻后,家人知道查理也想获得金券。

即便爸爸失业没有收入,还是提前给他买来了一板巧克力。

当查理真的抽到金券后,顾及家里经济拮据,便动了把它卖了换钱的念头。

但被姥爷阻止了:

「这种金券全世界只有5张而已,以后也不会再有了,傻瓜才会用它换普普通通的钱,你是傻瓜吗?」

这又是宝贵的一课,告诉查理梦想比金钱可贵。

一旦抓住机会就要坚持到底,不留遗憾。

美国家庭喜剧《查克和巧克力工厂》

最后,善于保护查理的自尊心。

家里一共只有2张床。

大人们宁愿挤在一起睡,也要让查理独自睡在阁楼上。

为他留出了一个隐私空间。

美国家庭喜剧《查克和巧克力工厂》

查理决定去工厂之后。

大家又交代他先去洗个澡,再把裤子上的泥弄弄干净。

虽然没有新衣服换,但是他们也要让查理保持最基本的体面。

至少在卫生问题上不被人耻笑。

查理家确实穷。

但家庭氛围是温馨的,精神世界是富足的。

大人的循循善诱,保证了他在成长过程中不会因为攀比导致心态失衡。

所以在进入工厂后,他依然保持了童真。

其他4个孩子则像成人一样,把这场参观当成了一种比赛。

美国家庭喜剧《查克和巧克力工厂》

尤其是在第一关时。

贪得无厌的小胖掉入巧克力河里,惨遭淘汰。

其他孩子的表情都很幸灾乐祸,只当是铲除了一个竞争对手。

只有查理是真的担心小胖子的安全。

还不忘找姥爷确认情况。

美国家庭喜剧《查克和巧克力工厂》

反观小胖在入厂之前,还曾嘲笑过他太穷。

不愿意分享巧克力。

孩子们的品格,高下立判。

03

查理的获胜,根源上是查理一家教育方式的胜利。

穷人家可以养出优秀健全的孩子;

而有钱人家也可能养出扭曲的孩子。

最可怕的不是贫穷,而是错误的教育方式。

就像巧克力大王威利·旺卡。

他爸爸是个很有名的牙医,妥妥的高收入群体。

然而却是个变态控制狂。

强迫旺卡戴上酷刑般的牙套,而且严厉禁止他吃糖。

美其名曰保护牙齿。

美国家庭喜剧《查克和巧克力工厂》

但是物极必反。

威利不仅疯狂爱上了巧克力。

甚至将卖巧克力,当成了毕生的追求。

而他并没有像查理一样,得到家人的支持。

反而被父亲狠狠威胁:

「你要是去卖巧克力,就不是我的儿子!」

美国家庭喜剧《查克和巧克力工厂》

因此威利少时就离家出走,独自打拼事业。

在经历了工厂秘方被偷之后,更是对人完全丧失了信任。

把自己封锁在巧克力工厂里,整整15年。

性格越来越孤僻古怪,不像个「正常人」。

需要靠提词卡来说话,并且怎么都发不出「父母」这个单词。

对原生家庭的厌恶已经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

美国家庭喜剧《查克和巧克力工厂》

好在他依然心地善良。

面对调皮捣蛋的参观者们,只是小小惩戒,没有真的痛下杀手。

最后还被查理一家接纳,重拾家庭的温暖。

美国家庭喜剧《查克和巧克力工厂》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毕竟是部童话,虽有批判,但绝不残忍。

而在现实中,和旺卡有着类似童年经历的人,恐怕就没有这么好的结局了。

影片承袭了蒂姆·波顿的一贯的风格,夸张的色彩、怪异的人物和迥异的服饰令人目不暇接,单从画面特效、色彩应用和剧情走向都可以称得上是值得学习的经典。

令人惊喜的是,电影从2005年上映至今已经17年了,再刷影片,我才看明白,《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表面上是一个充满幻想与新奇的童话故事,实际上展现了在家长不同期待下成长的孩子,面对诱惑和欲望时的不同选择。

美国家庭喜剧《查克和巧克力工厂》

影片让我们以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传达出一个重要的亲子教育理念:父母的权威期待,就是孩子最初的命运。

本文将以紫罗兰、维露卡家庭为例,从心理学视角解读为什么说父母的期待是孩子的最初命运,并分析麦克.蒂维隐藏在表象背后的真实期待,最后通过查理家庭探究如何对孩子做出正确的积极期待,总结电影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启发。

01

父母的“权威”期待,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托尔斯泰曾说:"家庭教育是社会肌体的一个细胞,孩子降生以后,第一个学校便是家庭,作为这个学校的第一任教师,便是他的父母。"

影片中两个得到金奖券的小女孩家庭条件都很优渥,可紫罗兰为何会在求胜欲中不可自拔,维露卡为何在金钱和欲望中迷失自我,这都可以用“罗森塔尔”效应做出解释。

罗森塔尔效应:权威的期待,可以强有力地影响孩子

在心理学上,罗森塔尔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跟其他几名心理学家到一所小学,从一到六年级中各选三个班,并从这些班级里随机挑选了18位学生,制作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方(校方不知道名单是随机的),并要求对名单保密。

奇迹的是8个月后,罗森塔尔对名单上的18位学生进行测试,成绩普遍有显著的提高,而且自信心和求知欲都变得更强。

美国家庭喜剧《查克和巧克力工厂》

面对这个结果,罗森塔尔提出了一个词,叫“权威性谎言”。他用这个谎言暗示了老师,而老师无论在心理上还是语言、行为上对待孩子都有所不同,最终影响了学生的成长进步。

对于学生而言,老师是他们的权威,而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最原始、也最重要的权威是父母。父母对孩子有什么样的期待,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潜意识里的自我期待,从而影响这孩子的外在命运。

紫罗兰妈妈的期待:只有成为天生的赢家,你才配当我的孩子

影片中的紫罗兰是个好胜心很强的女孩,曾经刷新世界嚼口香糖比赛的记录,家里的墙柜上摆着各种奖杯。

美国家庭喜剧《查克和巧克力工厂》

紫罗兰一进入工厂就拦在在威利.旺卡面前,告诉他,自己是最后要拿大奖的人;面对查理问为什么要“总嚼一块口香糖”的提问,她高傲地说“不然,我就不是冠军了,是个失败者,像你一样”。

对于这一切,紫罗兰妈妈都在默许,就像她在接受采访时表现的一样,她对女儿的期待,只是要求她成为赢家,其他的都可以忽略不计。

在紫罗兰不听众人劝告,一意孤行尝试威利.旺卡没调配完成的口香糖时,紫罗兰妈妈也表示纵容,还让她“继续嚼”。当紫罗兰变成蓝莓的形状,妈妈最担心的不是女儿的身体状况,而是她要怎么参加比赛。

紫罗兰妈妈的一切行为都在告诉女儿一句话:“只有成为天生的赢家,你才配当我的女儿”。在母亲权威期待的影响下,紫罗兰把母亲的期待内化成对自我的认知,所以她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说:“得大奖的小孩一定是我。因为我是天生的赢家”,而这种被操控的自我认知让紫罗兰朝着冠军的方向不断努力,这也正是她的可怜之处,因为她的努力都只是母亲用来满足自我虚荣的工具。

维露卡父亲的期待:通过满足孩子的愿望,来维护自己的优越感

卷发女孩维露卡的父亲,对女儿从来都是有求必应,不管那些要求多么无理取闹。在采访时,他用极尽骄傲的语气讲述了为帮女儿拿到奖券,他所做的一切努力,因为他“最讨厌的事情,就是看家我的宝贝女儿不开心”。

美国家庭喜剧《查克和巧克力工厂》

当父亲购买了成千上万块巧克力,并动用工厂里所有工人,耗费几个工作日,终于找到金券时,维露卡高兴两秒,马上变脸,又提出了自己新的要求:“要一匹小马。”

这个变化在想象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因为在维露卡的意识里,只有自己的需求,没有别人的感受。维露卡在看到工厂内的松鼠时,想买却买不到时,便野蛮地要自己动手抓,最终却被拖进了垃圾炉。

这一切后果,都是父亲的溺爱造成的,但在溺爱的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父亲需要通过满足女儿的需求,来体验和维护自己的优越感,他对女儿的期待,也就是让她提需求。女儿在这种“权威期待”下,也变得越来越欲壑难填。

02

为什么有的期待不“奏效”?

麦克.蒂维从一出场,就以一种“天才少年”的形象出现,他能找到金券,完全是凭借自己“超神”的大脑计算出来的。

美国家庭喜剧《查克和巧克力工厂》

在面对采访时,父亲在镜头面前恭恭敬敬,而麦克却自顾自地打暴力的游戏,嘴里叫嚣着“去死、去死”,在向记者解释完他拿到金券的推算方法后,他鄙视地甩给记者一句话:“傻子都能算出来”。

爸爸在一旁尴尬地解释道:“大多数时间我都听不懂他在说什么,这年头的孩子懂太多高科技了......好像一转眼就长大了”。参观工厂过程中,麦克用暴力破坏糖果,爸爸试图阻止,但儿子一反驳,他就沉默了。

在这一对父子当中,父亲表面上像个普通人一样,希望孩子能讲礼貌、守规矩,貌似“罗森塔尔效应”在这对亲子关系中并不奏效,但深入分析后会发现:其实父亲真实的期待,就是希望孩子成为聪明的孩子,就算自大一点也没关系。

所以他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表面上透露的是无奈,其实是在变相肯定儿子的聪明;在儿子用“白痴”来形容旺卡先生不愿用传送器来传送人的行为时,他明明可以进行教育,但是他却收住了。事实上,他的一切行为都在纵容儿子的自大。

美国家庭喜剧《查克和巧克力工厂》

这也解释了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会问:我希望孩子成为优秀的人,这是积极的期待,但为什么我的孩子却依旧泯然众人,甚至是失败者?

这是因为,你只是单方面认为自己给了孩子正面的期待,但在潜意识里却给他传递了负面期待。卡尔·古斯塔夫·荣格说过,你的潜意识指引着你的人生,而你称其为命运。对于孩子而言,来自权威的态度、情绪在潜意识产生的影响,远远胜过父母表面的行为和语言。

03

影片延伸出的现实思考:如何正确运用权威期待对孩子产生积极影响?

如何避开假象期待,对孩子做出积极的期待?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查理的家庭教育方式,思考什么才是发自内心的期待,如何正确运用权威期待对孩子产生积极影响,同时这也正是整部影片的现实意义所在。

美国家庭喜剧《查克和巧克力工厂》

1、尊重孩子的选择

小查理的家庭经济条件,已然是连一块巧克力都觉得奢侈了,但是查理父母在知道他对参观威利·旺卡的巧克力工厂有着极大的兴趣时,他们还是决定尊重查理的选择,把一块巧克力当成他的生日礼物。

尊重孩子的选择,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做起来并没有那么简单,面对捉襟见肘的经济条件,很多父母都会选择让孩子放弃巧克力,换成一件保暖的衣服或者是更实用的物品。

这种发自内心的尊重,让查理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所以在发现巧克力里没有金奖券时,查理调整了心态,就立马做出和家人分享巧克力的决定。

美国家庭喜剧《查克和巧克力工厂》

2、发自内心地信任孩子

查理不能像其他小孩子一样,买很多的巧克力,一块巧克力中奖的概率微乎其微,但是爷爷却很认真地说“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他相信孩子有资格和运气得到中奖券。令人感动的是,查理一家人还陪他一起很有仪式感地拆开这块巧克力,带着满满地期待。从大人的角度看来,他们明白得到奖金券的概率有多低,但他们还是选择站在查理的角度,相信着他的相信。

家人给的这份信任,会让孩子成长道路上内化成自信,所以在参观工厂时,查理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他不仅没有表现出自卑,还能和平等地和威利旺卡对话,最后成为了唯一获得大奖的小孩。

3、在失败时支持孩子,在成功时认可孩子

想成为积极的权威期待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失败时支持孩子,在成功时认可孩子。当查理打开巧克力发现里面没有金奖券时,脸上表现出难以抑制的失望和挫败感。爷爷在众人离去后,拿出仅有的一点私房钱,鼓励查理去买巧克力,希望增加查理获得幸运的机会。

在孩子失败的时候爷爷用自己的行动支持查理,会让小孩更加有底气去面对生活的挫折,也会让他在困难面前变得更加有韧劲。

在查理意外获得金奖券后,全家人都替查理感到开心,他们都用自己发自内心的情绪在认可查理,还一起兴高采烈地讨论谁陪他去。孩子在成功时得到家人的认可,会让小孩对自我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增加自我认同感。

美国家庭喜剧《查克和巧克力工厂》

5个小孩进入工厂,像是在面对一场别开生面的考试,查理的家境贫寒,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最终能得到金券并拿到大奖,凭借的除了运气,更重要的是他们一家人发自内心对查理的爱和期待。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通过看似简单、夸张的童话故事,给我们传达了重要的教育理念,让人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反思。孩子是父母制造的巧克力,而父母是孩子的工厂。从父母的一言一行里,孩子听到了父母对他们的最初期待,感受到了父母内心对他们的认同与否,这些印象将会潜移默化地刻在小孩的脑海里,成为孩子最初的命运。

你认为孩子将来是怎样的方式报达?对期教育又该如何?期待会变成什么样?感兴趣的可以看过后发表感言或支持点赞

美国家庭喜剧《查克和巧克力工厂》

飞飞

飞飞

人早晚都要处理自己的生活经验,需要说点实话,遇到跟经验相通的东西,那种震动自然就会替你分辨好坏是非。很久以后才明白,人需要、也只能活在自己的历史中。

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试题2021
侵占罪,盗窃罪与侵占罪的关系及其认定标准
谈判案例,个人谈判案例
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三,劳动合同法解读与适用
经济纠纷起诉流程,经济纠纷起诉流程是怎样的
刑事勘察车,男子“拉车门”盗窃,栽了!望城警方追回赃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