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银行网贷业务也占有比例也大大增加,但随着业务的大量增长,银行网络贷款纠纷的数量逐年上涨。近年来,商业银行采用电子合同渐成趋势,可靠的电子签名、电子签约为银行交易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一、金融行业痛点
1.业务流程繁琐
涉及金钱等财产安全问题,传统行业中需要线下多方盖章,行内流程冗长,权限划分、用印审批复杂。
2.成本高昂
银行及贷款行业有着各类监管,为了符合各类规定,不管贷款金额大小,按照传统方式都要耗费大量精力在各类贷款文件的签署上。
3.存在纠纷
由平台自动生成,且未经电子签名处理的电子协议容易被篡改,失去法律效力。若存在系统签署身份认证漏洞,代签、替签、违约、纠纷案件将频发,且平台方很难拥有有效处理方法及应对机制。
4.管理低效
繁琐的业务流程带来大量的纸质合同,合同归档难且不易查找,管理工作量大。
二、银行网络贷款电子合同的应用场景
银行网络贷款电子合同的应用场景包括信用卡办理协议、信用卡分期协议等,按揭贷款协议、担保协议、抵押协议,信用借款合同、征信授权协议,委托划款协议等。
三、电子合同在银行网贷业务中的优势
商业银行采用电子合同成趋势,可靠的电子签名为银行交易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1、证据效力强
电子合同签订过程需要使用有效的电子签名并进行实名认证,确保签署的电子合同具备法律效力,同时第三方存证机构通过区块链+时间戳等技术手段,对数据进行上链加密存储,确保了数据不被篡改,同时保障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
2、电子化存储,节省成本
电子合同无需像纸质合同一样一式多份,也无需占用物理储存空间,双方在平台上进行签署,存储也在平台上,除了存储平台之外还同步到第三方存证机构,储存、调取更加方便快捷,大大节省了时间成本、人力成本、空间成本。
3、取证效率高
传统公证取证模式下,公证取证往往都由人工操作设备,效率较低。通过第三方电子数据存证,取证过程就相对简便,显著提升了取证效率。
传统合同签订模式因法律风险、效率低下等痛点而步履维艰,电子合同因可信身份认证、可信时间戳、可追溯区块链等综特性,优势越发明显。
四、电子合同在金融银行合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行政监管层面
2020年07月17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办法》共七章七十条,分别为总则、风险管理体系、风险数据和风险模型管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贷款合作管理、监督管理和附则。《办法》多处强调数据电文形式签订合同、电子签名、合同和数据档案存储及相关数据安全。银保监强监管的政策下,做好落实《办法》要求,有利于推进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健康合规发展。
2、合同合规管理方面
市场交易是合规管理的重点领域,合同是市场交易的载体,合同合规管理是企业合规管理的重要内容。合同签署前的资信审查、谈判;签署过程中的合同审核、审批、用印;签署后的履约、跟进、存档、证据搜集都是合同合规管理的重要方面。
统一合同类型、合同范本和合同签订流程,进行电子合同的规范化管理可以有效规避合同风险。电子合同审批流程、权责清晰可见,并且任何修改都会留痕,同时线上审批可以高效核实当事人个人信息、征信情况,大幅度提升审批效率,规避潜在风险。
电子合同签署后,根据统一的流程设置,职能预警提醒合同重要时间节点,自动发起收付款流程,降低合同履行风险。合同按照所属类别自动归档,随需调取、随需管理。电子合同的使用更方便合同管理的流程化、规范化,提高效率、提升质量。
3、数据合规管理方面
金融数据的产生、收集、存储、加工、利用和流转均涉及到金融数据安全及合规重大问题。电子合同中包含大量个人信息,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不仅涉及金融消费者的隐私,还涉及金融交易中自动化程序对于金融消费者权利的侵害。《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以及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的相关监管规则,共同构建了数据合规安全体系。
电子合同更有利于商业银行采用技术手段,保障借款人数据安全,确保商业银行与借款人、合作机构之间传输数据、签订合同、记录交易等各个环节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和抗抵赖性,并做好定期数据备份工作。
在数字化风控、数字化征信产品的金融科技机构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电子合同科技被政府高度认可,符合监管要求,实践中电子合同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接受与认可,并持续对传统合同业务产生更为深刻的影响,商业交易模式在电子合同的影响下优化重组,交易安全更有保障。
作为全国电子签名行业知名品牌,放心签提供业内领先的电子签约服务。放心签通过实名认证、电子签名、时间戳固化、数据加密、区块链存证等技术确保签署电子合同全过程安全合规,签署内容真实可信,不可伪造和篡改,在保障合同安全有效的同时,为企事业单位降本增效,支持电子合同、电子签章等在政务服务、政府采购、企业办事、银行、招投标、互联网医疗、毕业网签等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