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会计是非常复杂的,尤其是涉及到合并方面的问题。今天我们从最简单地聊起。
所得税会计处理,特色在于税会差异。也就是税法与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一点就是企业应该交给税务局的钱,到底怎么做分录。其实很简单,就是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之所以难,是因为,税法口径的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与会计口径的应纳税所得额不一样。
不严谨地说,就是如果是企业算出来的所得税比税务局少。就意味着企业本期比预期的多交税了。如果不考虑特殊情况,可以将这笔预期多交的税,视作一项资产的投资,因为资产的一个特征就是,能够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流入。所以这部分企业多交的税,取个名字为,递延所得税资产。这个递延所得税资产,其实就是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所得税费用,产生的差异。举个例子,企业本期根据会计准则,预期打算交80元的税。结果税务局按照税法口径要求企业交100元的税。超出企业的预期就计入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就姑且视为一项资产的投资。因为多交的部分,之后可以抵扣,也就是一项经济利益流入。如果做分录的话,
借:所得税费用80
递延所得税资产2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00
其实从这个分录中我们可以看出来。所得税费用这个科目反映的就是企业按会计准则要求所计算出来的税额。而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这个科目核算的就是。按税法口径计算的税额。所谓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就是税会差异。
由于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这个科目对应的科目一定是所得税费用,那么我们可以将上面的分录给拆分成两笔。
借:所得税费用1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00
这笔分录的背后原则是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这个科目对应的一定是所得税费用。
由于存在税会差异,所以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20
贷:所得税费用20
这笔分录的背后原则是递延所得税资产,对应的是所得税费用。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所对应的科目是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也有可能对应商誉或其他综合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