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问美军陆战1师在整个太平洋战争中,哪一个岛屿根本不值得去打?
他们第一个想到的,肯定就是“贝里琉岛”。
战役背景
马里亚纳海战后,美国高层就下一步行动产生了分歧。
麦克阿瑟建议占领菲律宾,尼米兹认为应绕过菲律宾。
两人的方案南辕北辙,都不愿意让步,最后吵到了罗斯福那里。
当时正逢大选,罗斯福正为自己的第三次连任做准备。
考虑到麦克阿瑟在美国政坛的影响力要甩出尼米兹好几个段位。
罗斯福便同意了麦克阿瑟的作战计划。
确定要攻打菲律宾后,位于帕劳群岛南端的贝里琉岛便成了美军关注的焦点。
日军在该岛建有机场,并驻扎了一万兵力。
对美军而言,岛上的鬼子驻军没什么威胁,但机场威胁很大。
因为美军无论是从新几内亚岛还是关岛前往菲律宾,日军战机都可以从贝里琉岛起飞,对美军进行中途拦截。
为了保证侧翼安全,美军进攻菲律宾前,决心拔掉这颗钉子。
在原本的计划里,美军将于1944年9月15日登陆贝里琉岛和昂格尔岛,用2天时间解决这两座岛上的日军。
然后,在一个月内控制整个帕劳群岛。
很显然,相比之前的历场岛屿争夺战,美军的这个计划相当乐观。
美国人之所以如此自信,是因为情报显示,驻守贝里琉岛上的日军,只是一帮装备水平很差的残兵败将。
1944年6月~7月,美军在马里亚纳群岛战役中吊打了日军。
巨大的胜利之下,美国人飘了,让他们对日军产生了轻视。
9月初,按照计划,美军出动轰炸机对帕劳群岛进行轰炸。
轰炸过后,哈尔西根据空中侦察报告,认为日军在菲律宾地区的航空力量十分虚弱,美军根本没有必要登陆帕劳。直接攻击菲律宾就能成功。
因此哈尔西建议,跳过帕劳群岛,集中力量直取菲律宾。
这个建议从事后来看,非常明智。
不过,尼米兹出于稳妥考虑,否决了哈尔西的建议,做出了维持原计划不变的决定。
为此,哈尔西与尼米兹又爆发了激烈争执。
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闹到了参谋联席会议马歇尔那里。
马歇尔在判断形势后,支持哈尔西,决定不攻击帕劳,直接攻打菲律宾。
但参谋联席会议的决定,晚到了48小时,而美军舰队此时已经开始炮击贝里琉岛。
正所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时候再取消命令,也来不及了。
于是,尼米兹便决定按原计划登陆,贝里琉岛战役爆发。
然而,美军做梦也没想到,贝里琉岛将成为他们的噩梦。
进退维谷
当美军决定进攻帕劳群岛时,日军早已经做好了准备。
1944年初,日军判断美军不会直接进攻日本本土,而菲律宾将会有一场恶战。
于是,东京大本营在抽调兵力增援菲律宾的同时,还从中国东北抽调第14师团至太平洋战场,强化帕劳群岛防务。
4月,14师团抵达帕劳群岛。
其中的一个联队及一个大队,总计5388人,在中川州男大佐指挥下,进驻贝里琉岛。替换岛上一部分原先驻守的海军警备队。
完成交接后,算上海军及劳工,日军在贝里琉岛总计有10708人。
鬼子的第14师团是常设师团,可谓名副其实的精锐部队,战斗力远强于之前在马里亚纳群岛被美军吊打的三流部队。
并且,中川州男也是个学习能力很强的指挥官。
在此之前,他没有守岛经验。但在研究了参谋本部总结先前岛屿作战的文件后,他意识到美军火力甚是强大,正面硬扛肯定是打不过的。
因而到了贝里琉岛后,中川便利用岛上崎岖的地形,把山上的石灰山洞用通道打通,在每一个山洞都放上火炮、机枪,构筑了一套由加强掩体、山洞和地道等方法共同组合而成的复合式防御系统。
在中川看来,团战打不过,我还不会躲在暗处阴你吗?
日军在岛上的变化,美军并不知道。
鬼子这把显然是预判了美军的预判。
既然自己的兵力部署已经被对手知道了,倒不如欲擒故纵,引诱美军来攻岛。
9月15日早上6时15分,美军11艘航母、3艘战列舰、25艘巡洋舰、30艘驱逐舰,掩护陆战1师冲向贝里琉岛。
美军将登陆场划分为五个区域,最北面是“白一”滩和“白二”滩,由陆战1团进攻;
中间是“橙一”滩和“橙二”滩,由陆战5团进攻;
最南侧是陆战7团负责的“橙三”滩。
在此之前,美军战机和舰炮已经对岛上轰炸了三天。
根据侦察机报告:“岛上已经没有日军活动的痕迹,甚至连一声鸟叫也没有。”
在这种情况下,登陆的陆战1师官兵都是一副轻松心态。大家有说有笑,认为岛上的日军都被炸光了,用不了2天就能占领全岛。
然而,美军的轰炸其实没炸死几个鬼子。
日军按照中川州男的命令,在美军轰炸时,躲在了事先挖好的500多个暗堡中。
就连陆战1师登岛期间,训练有素的日军也非常沉的住气,无一人擅自开枪射击。
上午8时32分,沉默了两个小时的日军突然火力全开。
掷弹筒、迫击炮、手榴弹,铺天盖地砸向“白一”滩。
毫无防范的陆战1团3营士兵连躲都没地方躲,好几百人瞬间被打倒在沙滩上。
后续登上“白一”滩的陆战1团1营也缺乏思想准备,损失惨重。
日军枪法很准,即使在百米外,也能精准命中。
第一批登岛的美军士兵甚至连敌人躲在哪里都没搞清楚,就纷纷中弹倒地。
日军这次奇袭,导致美军有超过1000名陆战队士兵阵亡、失踪或负伤。
另有60艘登陆艇,26辆两栖装甲车,3辆坦克在登陆期间被击毁。
不过,日军毕竟人少。
就在中川州男将打击重点放在“白一”滩时,陆战1团2营艰难登陆“白二滩”,并向前推进了330米。
可是,美军的顺利推进,其实是日军有意为之。
中川州男认为己方弹药不多,无力与敌进行持续火力交战,便索性下令让开一条通道,诱敌深入,打算一次性重创美军。
贝里琉“绞肉机”
趁着日军停火,美军陆战5团、陆战7团陆续登上滩头。
为了给陆战队创造前进条件,海面上的美军舰炮不停的向岛上轰击。
但不料,中川州男这个老鬼子竟然连美军的炮火支援规律也摸清了。
美军虽然有弹药船跟随,但补充弹药需要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密集炮击后,美军的舰炮必然要哑火,而这正是日军发起反击,将美军赶下大海的最佳时机。
下午16时50分,利用美军舰炮停火的空隙,一千日军从坑道中钻出。
与此同时,隐蔽在工事里的火炮和16辆95式轻型坦克也悄悄进入出击阵地。
随着中川一声令下,日军的火炮同时打响。
伴随着震耳欲聋的炮声,日军坦克和步兵如猛虎下山一般,冲向美军阵地。
美军压根就想不到鬼子竟然在小小的贝里琉岛上部署有坦克。
慌乱之下,炮兵来不及射击,步兵纷纷逃避,场面异常混乱。
幸运的是,就在美军即将面临灭顶之灾时,8辆M4A2坦克突然杀出。
日军的95式轻型坦克,自重仅6.7吨,对付惊慌失措的步兵还凑合。
碰上全重30吨的M4A2,就只有挨打的份了。
看到自家坦克冲了上来,乱作一团的美军停止逃跑,纷纷就地展开还击。
不一会,16辆薄皮大馅的日军坦克就被全部打成了碎片。
随后,美军步兵以M4A2做火力支撑,向前推进。
中村州男见参与反击的美军越来越多,火力也越来越猛,立即下令撤退。
不得不说,14师团确实是精锐。
即便反击失利,撤退也是井然有序,整个过程,伤亡微乎其微。
贝里琉战役初期,鬼子看似被动防御,实则守株待兔。
每当美军进攻时,日军就收缩内线,反复形成新的包围圈,在小范围内以多打少。
若不是鬼子兵少,装备落后,美军必然要付出更大损失。
随后几天,日军没有大动作,但鬼子的冷枪手无处不在。
陆战1师在推进期间伤亡四千人,其中陆战1团近乎残废。
可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陆战1师却仍然无法在岛上站稳脚跟。
9月23日,考虑到陆战1师伤亡惨重,陆军第81师321团参加战斗。
也就在这一天,美军鏖战8昼夜,总算是占领了岛上的机场。
还别说,美军航空兵的效率就是高。
刚刚占领机场,舰载机就成功降落,并对岛上日军实行轰炸。
可是,美军只是占领了机场跑道,机场周围的高地仍然被日军控制着。
结果,每当飞机起降的时候,隐藏在机场附近日军火力点就开火射击。
美国军飞行员也是无奈,起飞之后就得立即调头轰炸机场周围的日军火力点,一番连轰带扫射后,还得再冒着枪林弹雨降落装弹。
这般场景,让许多身经百战的陆战1师老兵也陷入迷茫。
开打之前,说什么夺取帕劳群岛机场,可以支援菲律宾战役。
但现在仗打成这个鬼样子,大把战舰和物资被牵制在这小小的佩里硫岛,别说什么支援菲律宾了,不扯后腿就是万幸。
虎头蛇尾
从占领机场到10月中旬,美军陆续又组织了几次攻势,但进展不大。
由此,美军与日军也陷入了拉锯状态。
日军兵力少,缺乏后援,打不走美军。但美军也奈何不了日军。原本制定的占领帕劳群岛的计划,也改成了只需要拿下贝里琉岛和昂格尔岛即可。
战至10月12日,贝里琉岛战役果真成了扯美军后腿的战役。
麦克阿瑟感觉继续打下去,只会打乱接下来的莱特岛战役。
于是,他便把主力撤走,决定不再管贝里琉岛接下来的战斗。
当天,美军在还未消灭日军的情况下,单方面宣布结束贝里琉战役。
随后,在要不要继续打下去的问题上,美军内部又起了争论。
一部分人认为,贝里琉岛本来就不该打,应该趁早撤军。
但大部分人认为,既然打都打了,就必须坚决打到底,否则对不起已经牺牲的战士。
最后,少数服从多数,美军决定继续打。
11月初,美军81师主力以及炮兵部队全部投入贝里琉岛。
至此,投入战斗的美军陆战队和陆军已经达到2.8万人。
依托兵力优势与巨大的物资优势,美军用靠火焰喷射器、炸弹、炮弹,一个洞一个洞的向前推进,与日军搏命厮杀。
11月24日,日军弹药耗尽。中村州男自知大势已去,在烧掉军旗后,切腹自杀。
随同中村一起自杀的,还有60名无法行动的重伤员。
11月27日,美军认为岛上日军失去了有组织的抵抗,遂正式宣布完全占领贝里琉岛。
可是,岛上残余的30多名鬼子仍在负隅顽抗,一直坚持到了1947年4月才向美军投降。
贝里琉岛战役,美军原计划2天拿下,结果却折腾了70多天。
海战1师在战斗中减员60%,第81步兵师减员32%。
这场战役让美国人领教了日本精锐师团的战斗力,也让美国人第一次明白了在精心布置的综合防御工事面前,人的生命是有多脆弱。
但让人感到遗憾的是,由于日军在菲律宾防御极其薄弱,美军耗费巨大人力、物力夺下的贝里琉岛,在后来几乎没什么战略价值。
如今在贝里琉,战争痕迹仍然随处可见。
那些当年留下的战士墓碑以及战斗遗迹,至今还在为我们警示战争的残酷。
就像这场战役的亲历者,前海军陆战队队员斯莱奇在他的书中所说:“在贝里琉展开的生死战斗腐蚀了文明的表象,使我们每个人变得野蛮而狰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