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芳芳
来源 | 新经济观察团
经历多年的飞速发展之后,国内银行的信用卡业务逐渐迈入存量竞争时代。
截止2023年上半年末,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五家银行的累计发卡量均已超过1亿张。不过,他们几乎都面临着发卡量增速放缓、交易量下滑、不良贷款率走高、投诉量居高的普遍性问题。
跨过“躺着赚钱”的时代,五家银行也开始着手整改,并探索数字时代下的信用卡发展之路。
01
三家发卡量现负增长,交易额集体下滑
据各银行公布的半年报,2023上半年,五家发卡量过亿的上市银行中,工商银行以1.64亿张发卡量领衔,成为发卡量最多的上市银行。中国银行紧随其后,上半年发卡量达到1.42亿张。其后分别是建设银行、中信银行和招商银行,发卡量分别为1.37亿张、1.11亿张和1亿张。
不过,五家银行中,有三家银行发卡量出现同比下滑态势。其中,与2022年末相比,招商银行、建设银行的发卡量分别下滑2.29%和2.14%,工商银行下滑幅度较小,但也有0.6%。
而建设银行发卡量下滑,在一定程度上与其清理“睡眠账户”有关。今年以来,建设银行有针对地对长期不动的信用卡“睡眠账户”展开清理工作。根据监管规定,连续18个月以上无客户主动交易且当前透支余额、溢缴款为零的长期睡眠信用卡数量占本机构总发卡数量的比例在任何时点均不得超过20%。
中信银行是表现较为强劲。虽然发卡总量居于第四位,但今年上半年信用卡发卡量增幅居于五家之首,为3.87%。
再从信用卡交易额来看,招商银行以2.37万亿元位居五家之首,远远超过其他四家银行。建行、中信银行和工行上半年交易量超过1万亿,仅中国中国银行的交易量低于1万亿元,为0.69万亿。
不过,从交易量的走势来看,上半年五家银行均出现了下滑态势。其中工行信用卡交易量下滑比例最高,达到7.63%,其次是中国银行下滑5.48%,招行和建行下滑比例低于1%,中信银行下滑超过2%。
从信用卡透支金额上来看,五家银行均出现增长。增幅最高的为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分别增长2.42%和2.39%。同样,这两家银行的信用卡贷款占总贷款的比重均超过13%,远高于其他三家银行的各位数占比,也凸显了信用卡业务在这两家银行的重要地位。
招商银行方面,前行长田惠宇在2013年上任后曾提出“一体两翼”转型策略,即以零售业务为核心,对公和同业业务为两翼,信用卡成为重点之一。随后十年,招商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实现飞跃式发展,其信用卡发卡量从2013年的637万张飙升至2023年上半年的10036.03万张,涨幅近15倍。
然而随着田惠宇2022年4月被带走调查,新行长逐渐将业务重点拉回对公业务。从近来的发卡量和交易额来看,招商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或多或少受到一定影响。
整体上看,信用卡市场已日趋饱和,发卡银行普遍面临“类信用卡”的消费信贷产品竞争,业务进入存量时代。不过,由于用户消费渐趋理性等外部因素,银行获客难度增加,信用卡业务规模增长放缓也在情理之中。
02
信用卡不良贷款率升高,消费者投诉成重灾区
作为银行零售贷款的重要组成部分,信用卡不良贷款率的变化,也会对银行零售贷款业务造成极大影响。在五家发卡量过亿的银行中,工商银行信用卡不良率最高,超过2%,达到2.27%;其次是中信银行,为2.02%,建行和招行则在1.6%左右。中国银行未披露具体数据。
不良率的变化方面,工商银行信用卡透支不良贷款率由2022年12月31日的1.83%,上升至2023上半年的2.27%,增长 0.44个百分点。建设银行则由去年末的1.46%,增长至上半年的1.66%,增长0.2个百分点。
招行与中信银行的不良率则有所回落。其中,招商银行由2022年12月31日的1.77%降至2023上半年的1.68%,而中信银行虽然不良率高于2%,但也出现了0.04个百分点的回落。
从四家银行的不良率表现来看,目前信用卡业务仍然处在风险释放期,部分银行资产质量承压。
以建设银行为例,其2022年末信用卡不良率为1.46%,2021年末则为1.33%,2023年上半年再度增长至1.66%,标志着信用卡逾期和不良贷款发展形势仍然较为严峻。
除了不良率,针对信用卡业务的大量投诉也是各银行面临的共同问题。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银行共受理18.2万件投诉,同比上升22%,其中信用卡业务投诉占比为47.2%;
同年,工商银行接到个人客户投诉23.84万件,投诉主要集中在信用卡和个人金融等业务,其中,信用卡业务投诉主要集中在协商还款、汽车专项分期、息费争议、征信记录等方面;
招商银行2022年信用卡业务投诉占比超过三分之一,达到38.28%;中信银行尽管几项业务指标在2023年上半年有所回升,但其2022年仍接到客户投诉11758件,信用卡业务投诉达到9345件,占比达到79.48%;
建设银行2022年度累计投诉量14101件,其中信用卡业务投诉达到6238件,占比也有44.24%。
此外,部分银行还多次因信用卡违规被处罚。例如,2022年4月,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江苏分中心因信用卡业务管理不到位,被苏州银保监分局罚款30万元。而2021年11月,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南通分中心因未严格审核信用卡申请人身份证原件,被南通监管局罚款30万元。
除了监管处罚,网上公开投诉平台有关银行信用卡“暴力催收”、“银行私自查询并泄露信用卡用户个人交易信息”、“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订购增值服务”、“非法冻结信用卡用户账户积分”等投诉屡见不鲜。
而为了整顿信用卡市场乱象,2022年7月7日,银保监会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开始对信用卡行业进行整改,以期规范信用卡业务,逐步降低银行不良率抬头现象。
《通知》中,监管部门对信用卡业务经营管理、发卡营销、授信风控、分期业务、合作机构、消费者权益等多方面进行了规范,并要求银行在两年过渡期内完成整改。
伴随信用卡业务整改推进, 2023第一季度五家银行的消费投诉情况有所改善。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信用卡业务投诉占到了投诉总量的30.6%,较2022年全年的47.2%明显下降。其中工商银行涉及信用卡业务投诉量达到2356件,占总投诉量的24.8%,是五家银行中投诉数据较高的一家,但相比此前已经明显下滑。
03
存量时代探索新模式,数字化成为发展重点
随着消费者红利渐失、信用卡业务进入存量时代、监管趋严,银行信用卡业务已经由此前的“跑马圈地”向“精耕细作”转变。对于五家银行而言,做好客群分层,并培养差异化竞争优势,是存量时代的必经之路。
例如,在探索新的获客模式上,中国银行提到,今后会将手机银行作为该行信用卡获客活客的重要平台,建立“申请、激活、绑卡、消费”一站式获客活客模式。
建设银行也完成了数字信用卡功能全流程再造,实现线上线下多渠道数字化获客。在消费者申办信用卡流程中,银行会提供授权激活、虚实同申等可选功能,从而简化此前繁琐的第三方支付绑卡流程,推进数字信用卡申领发放,提升客户办卡、用卡便捷性。
招商银行则将希望寄托于该行自主研发的金融交易云平台,该平台拥有更好的扩展性与稳定性,为客户带来“额度场景化”、“交付无卡化”等更加便捷的交易体验。
工商银行也在数字化层面深下苦功,构建信用卡全连接营销服务体系。通过打通行内各营销资源、营销渠道、营销节点之间的数据传导,为客户提供信用卡产品的数字化营销和智能化服务,并支持营销人员对目标客户主动提醒和精准服务。
除了深耕新的经营模式,在风险管控方面,中信银行还不断强化资金用途管控和欺诈风险防范,推动涉赌涉诈联防联控工作,借此有效识别化解和防范信用卡风险,促进信用卡业务经营健康发展。
*声明:新经济观察团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构成任何建议。原创文章未获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