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 题:聚焦高质量发展 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五部门主要负责人回应中国经济热点问题
新华社记者于佳欣、吴雨、朱超
如何看待今年经济走势?2024年财政政策有何新特点?新一年促消费将采取哪些措施?货币政策如何支持经济回升向好?资本市场下一步监管工作有何考虑……近2个半小时,5位部长接受了17位记者的提问,坦诚作答。
6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的5位部门主要负责人,回应经济热点话题,详解政策未来走向。
既看“形”又看“势” 实现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有支撑
5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设为5%左右。今年经济走势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有何支撑?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说,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综合平衡基础上兼顾当前和长远、需要和可能提出的,是经过科学论证的。这一目标符合“十四五”规划的年度要求,与经济增长的潜力基本匹配,“是一个积极向上、奋力一跃能够实现的目标”。
谈及今年经济形势,郑栅洁强调,既要看“形”,又要看“势”。
从“形”看,2023年中国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完成,“稳”“进”“好”特征突出。
“稳”,是从经济增长、就业、国际收支等总量指标看,经济恢复回升又有新成效;“进”,是从高技术制造业投资、高技术服务业投资等结构指标看,经济结构调整又有新进展;“好”,是从科技创新、新动能、生态环境等质量指标看,经济发展质量又有新提升。
从“势”看,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无论从经济发展的短周期还是长周期看,都有强有力的支撑。
具体来说,发展基础更为坚实,经济抗冲击能力和韧性持续增强;宏观政策继续加力,为经济平稳发展提供强大政策供给;今年开年以来实物量等先行指标较快增长等向好因素不断累积。
郑栅洁用“提质”“扩量”来概括今年如何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具体包括发挥好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鼓励和支持扩大民间投资,加大对补短板、强弱项和培育新动能的支持力度等。针对今年我国将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会同有关方面,抓紧制定形成具体行动方案。
推进城镇化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也将进一步激发经济增长潜力。郑栅洁说,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从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等方面发力。
尽管还面临一些困难挑战,郑栅洁表示,前进中的问题都可以在发展中解决。“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有底气推动经济持续回升、长期向好,高质量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他说。
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 “国家账本”不断提升“民生含量”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赤字率拟按3%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比上年增加超1万亿元;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万亿元……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的财政政策安排体现出“适度加力”的特征。
今年,政府债券规模明显增加。“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政府支出,能够带动和扩大社会有效投资,更好支持重点领域锻长板、补短板,激活经济发展动能,促进高质量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蓝佛安说。
此外,财政部还将有针对性地研究出台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更好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在提质增效方面,蓝佛安说,要落实落细过紧日子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同时,统筹运用税费、专项资金、政府债券等政策工具,加强与货币、就业、产业等其他政策的协调配合,打好“组合拳”。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据介绍,近年来,财政部门持续提高资金安排的“民生含量”,不断增强政策举措的“民生温度”,努力让国家的财政账本变成百姓的“幸福清单”。
蓝佛安说,2024年,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还将再提高30元,教育、社保和就业预算安排都将超4万亿元。
他表示,下一步,财政部门将聚焦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推动有针对性地出台政策,坚决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把老百姓关心的事一件一件办好。
持续释放消费潜力 全力以赴稳外贸
2023年,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82.5%。未来如何进一步扩大消费、激发消费潜能?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今年,商务部会同五个部门开展了“2024全国网上年货节”活动,这也是今年“消费促进年”的首场活动。“接下来,我们将突出重点品类、节庆时令,指导各地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消费促进年’系列特色活动,持续释放消费潜力。”
此外,商务部还将重点抓两项工作促进消费。王文涛说,一是推动汽车、家电、家装厨卫等消费品以旧换新,另一个是提振服务消费。
针对前者,商务部将坚持以市场为主,通过政策支持和引导,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去旧更容易、换新更愿意”的有效机制。针对后者,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扩大服务领域开放,丰富服务消费供给,创新服务消费场景等。
今年如何稳外贸,是国内外关注的另一热点话题。
“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我们是有信心、有底气的。”王文涛说,总体来看,我国外贸发展依托的产业基础、要素禀赋、创新能力在不断增强,出口商品正在向价值链上游攀升;通过积极主动开放,我国进口市场机遇也在扩大,外贸展现了较强韧性。
据介绍,商务部将在政策上靠前发力,全力以赴稳外贸,加大对金融服务、贸易促进、人员往来三方面支持力度。中长期看,将从拓展中间品贸易、促进跨境电商出口、提高贸易数字化水平、推进贸易绿色发展等方面发力培育外贸新动能,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
中国是世贸组织(WTO)核心成员和最大发展中国家。谈及如何推进WTO改革,王文涛说,中方将同各方一道,推动世贸组织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发挥更大作用。
“我们还将继续旗帜鲜明地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团结各方共同反对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武器化、泛安全化,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王文涛说。
货币政策空间足 将发力促经济回升向好
货币政策走向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焦点。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明确表示,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箱依然丰富,货币政策仍有足够空间。
“后续仍然有降准空间”“继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激励带动作用”……潘功胜从总量、价格、结构、汇率等多方面介绍了下一步宏观调控的打算,释放出货币政策发力促进经济回升向好的积极信号。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加强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潘功胜说。
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对此,潘功胜介绍了一系列针对金融机构的引导和激励政策: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支持高端制造业和数字经济的发展;继续实施支持碳减排的再贷款,进一步扩大支持领域、增加规模;继续实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将相关激励政策覆盖的普惠小微贷款标准由单户授信不超过1000万元扩大至不超过2000万元。
潘功胜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将坚定不移做好金融开放各项工作,扩大金融领域的制度型开放,统筹推进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人民币国际化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打造更加友好、包容的营商环境。
针对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支付不便问题,潘功胜回应说,中国人民银行将积极落实好《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会同相关方面共同努力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优化现金支付服务,通过扩大“外卡内绑”“外包内用”等方式提升移动支付便利性,推动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明显成效。
尊重规律尊重规则 以“强”和“严”推动资本市场监管
“如何把握投资与融资、公平与效率,都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只有投融资平衡发展,资本市场才能够形成良性循环;监管者要把公开公平公正作为最重要的原则;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是证监会最重要的中心任务。
他强调,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向,尊重规律,尊重规则,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吴清阐释说,尊重规律,即尊重市场规律,尊重经济规律,尊重创新规律;尊重规则,即尊重法律,尊重契约,尊重一些国际通行的技术规范。
就下一步监管工作重点,吴清用两个字概括:“强”和“严”。
“强”就是强本强基。投资者是市场之本,上市公司是市场之基,必须真诚善待投资者,必须聚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严”就是严监严管。证监会将针对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等各领域、各主体、各环节,全面检视并加快补齐监管存在的短板弱项,并加大对触碰底线违法行为的严厉打击。
针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吴清说,这是需要深入研究和努力做好的一项工作,也是一项体系性工作,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底线思维、极限思维,综合施策。
在他看来,做到这一点,至少包括“一个基石”和“五个支柱”。“一个基石”,即高质量的上市公司。“五个支柱”,即更合理的资金结构、更完善的基础制度、更有效的市场调节机制、更优质的专业服务、更严格的监管执法。
如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吴清说:“首先是上市公司自身的责任,同时也需要外部环境的改善。”下一步证监会将抓好四方面工作:严把入口,加强上市后监管,畅通出口,压实责任。
“让真正有潜力的企业在资本市场的支持下成长壮大,不断改善上市公司结构,从而让投资者能够更好分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吴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