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里有精选的几只股票,推荐您了解一下呢!”前脚刚下载某款炒股APP,后脚就能接到各种荐股推销电话……现如今,骚扰电话就像“长了眼”一样,对消费者当下的需求了如指掌。一些不法商家更是利用“机器人”不断精准地向用户拨打骚扰电话,令消费者不堪其扰。这不禁让人产生疑惑:“长了眼”的骚扰电话为何老是“挂不断”?
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我国民众接到的骚扰电话总数量竟然高达数十亿。骚扰电话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不仅影响心情,还可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当前,在来自世界各地的陌生号码给人们带来困扰的同时,也暴露出商家对于消费者个人信息的非法泄露等一系列问题。
如何整治这一乱象、肃清商业推销电话行业生态成为当今社会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也通过多种手段在治理骚扰电话方面重拳出击。比如工信部之前发布的工作总结中提到,2023年上半年共拦截垃圾信息超90亿次,拦截涉诈电话14.2亿次和涉诈短信15.1亿条,在垃圾信息和诈骗电话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骚扰电话这一长期困扰公众的“顽疾”也在技术的红利下不断变种,目前利用人工智能进行精准推销的“长了眼”的骚扰电话正大行其道,令人细思极恐。
骚扰电话屡禁不止,主要难点在于个人信息泄露的来源难以确定。随意连接不明来源的Wi-Fi,不经处理就丢弃车票、机票以及快递单,安装App时不仔细辨别就贸然给App全部权限等行为都会给骚扰电话可乘之机。除此之外,骚扰电话根治存在难度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在于商业推销需求长期存在,骚扰电话成本低、可变现,这种经济利益驱使骚扰电话形成产业链,用户无法确定自己的信息是从哪个平台泄露的,不能有效取证并且维权困难重重。与此同时,随着AI等技术的不断发展,骚扰方式层出不穷、骚扰电话愈发精准,也给治理带来了一定困难。
治理“长了眼”的骚扰电话,需要各方齐抓共管,从源头入手打出一套组合拳。不仅消费者要时刻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在各种消费场景下仔细阅读隐私条款或者协议内容,更应当明确电信运营商的主体责任,使他们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履行好社会责任,还消费者一片安宁。从2019年开始,三大运营商就通过发送短信、开启智能拦截等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了免费拦截骚扰电话和短信的方法,经过四年的迭代升级,还增加了智能接听、来电验证、拦截通知等新功能。在如今这个AI盛行的新时代,人工智能提升了骚扰电话拨打的准确率,运营商同样可以应用人工智能对骚扰电话进行阻断,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因此,面对“长了眼”的骚扰电话,电信运营商也应进一步强化运用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的监管能力。
骚扰电话如同社会的一块“牛皮癣”,背后的利益链条十分复杂。骚扰电话不仅是老百姓的个人问题,更是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在准确解剖问题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推进骚扰电话的全链条治理。
责任编辑:王俊秀 袁瑞
来源:中青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