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上图——
病退鉴定通过了,继续干下去,会不会吃亏呢?这样的担忧,个人觉得是完全没有必要。
担心不及时病退会吃亏,主要缘于对政策变化的担心,如基础系数会不会像自主变逐月一样变化,加成系数会不会象自主变逐月一样的下降,既然自主可以猝不及防地变成逐月,谁知道病退会不会变成病养或者病而不退、退而不休呢?
看上去似乎很有道理。但综合起来分析,其实基本上可以说是想多了,属于把“黑天鹅”事件看成了“灰犀牛”事件。
自主变成逐月,其实是一种特殊情况,而非普遍情况,大可不必杯弓蛇影、草木皆兵的。
病退已经是退役保障的底线了,不退还会再吃亏,实在是难以想像的。
首先,轻伤不下火线是一种长期倡导的精神。只要符合条件,只要经过科学、合理的程序,带病坚持工作是各级反复倡导的事情,是光荣的事情,应该得到支持的事情。正常情况下,是不可能变差的。
其次,服役时间越长保障越好,是新政的基本原则。既然是基本原则,肯定不仅适用于现役人员,也适用于其他各类人员了,自然也包括病退人员了。
再次,病退工资测算系数,本身也包含着服役时间越长,系统越高的内涵。军龄20年以内的,每增加一年增加一个百分点,立功和艰苦边远地区加成系数各不相同,但总的不超过100,这本身也是规定明确的。
退役军人事务部成立之后,新政以来的一系列政策,也反复说明了福利、优待、优惠等等条件越来越好是一种趋势。
现役的福利是显而易见地好了,新设的荣誉金、父母赡养费、搬家补助费,增加的两地分居费等等,就是一种证明。
伤残人员的保障也在改善。2021年退役军人事务部、财政部《关于调整部分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的通知》,对各类人员的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都做了调整,提升的幅度还比较大。
退休人员的保障也在提高。2022年,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马上迎来18连升,可见持续连升是一种趋势。
病退不退的情况下,需要做的是另三个方面的准备。
一是要做好随时退的准备。能通过病退鉴定,可见伤病或者残是达到一定程度的,不管是经济原因也好,身体原因也好,或者是单位领导的感情也好,毕竟都属于非正式规定的东西,能继续干当然很好,让退的时候也要愉快地退养。
二是要防止与现役攀比。自主政策之所以没有持续下来,很大的一方面原因在于该政策的立论基础与新政退役保障设想不相适应,与现役、退役分离的总原则不一致,至于多拿点钱、少拿点钱,应该不是组织考虑的重点。病退也是这样的。
三是要平静对待可能变化。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过于看重一时一地一事的得失,往往会造成错误的判断和决策。只要想着服役时间越长,保障越好的大原则,想着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其他一切都能看得更加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