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在最终控制方角度而言,属于集团内部股权调整,不属于市场交易行为,仅仅是内部整合。因此,合并方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按照成本入账,换出非现金资产的,按照账面价值进行结转,不产生损益。合并方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指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的份额。
例:甲集团公司有子公司A公司和B公司,20x8年1月1日,A公司控股合并B公司,取得B公司80%股权。
B公司是20x7年年初甲集团公司花20000万元购入80%股权,购买当日,B公司资产账面价值15000万元,负债5000万元,净资产账面价值10000万元。B公司资产公允价值17000万元,主要是一项无形资产评估增值。B公司负债公允价值5000万元,B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12000万元。
集团购买B公司控股权购买日,购买成本是20000万元,形成商誉10400万元(20000-12000*80%)。除商誉外购买B公司净资产份额公允价值为:12000*80%=9600万元。
B公司20x7年损益情况如下:
按照B公司账面基础计算 | 按照甲集团购买B公司时B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 |
20x7年B公司净利润3000万元 | 20x7年B公司净利润2700万元 |
问题1:站在甲集团角度,20x7年12月31日,甲集团认可的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价值为多少?
答:按照购买时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持续计算的价值=12000+2700=14700万元。
问题2:站在甲集团角度,20x7年12月31日,甲集团合并报表中对B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追溯为权益法后)账面价值为多少?
思路①: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持续计算金额=(12000+2700)*80%=11760万元,第二部分为商誉价值10400万元。两部分相加=22160万元。
思路②:20000(初始成本)+2700*80%(损益调增)=22160万元。
问题3:20x8年1月1日,A公司取得B公司80%股权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成本是多少?
解答:按照B公司所有者权益在甲集团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的份额初始计量,该账面价值是基于集团取得时公允价值持续计量可辨认净资产价值加上商誉价值确定的。
A公司取得B公司80%股权长期股权投资成本=(12000+2700)*80%(自集团外购买时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持续计算金额)+10400万元(商誉)=22160万元。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2014)》第五条规定:“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按照发行股份的面值总额作为股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所发行股份面值总额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对于2号准则关于同一控制下形成长期股权投资规定的解读:
①长期股权投资初始入账价值基于被合并方净资产价值,也称为账面价值法;
②被合并方净资产价值,也就是资产减负债价值是基于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而不是被合并方个别财务报表净资产价值。尤其是被合并方以前是最终控制方通过非同一控制下获得被合并方的控股权,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和被合并方个别财务报表净资产价值往往存在差异;
③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的份额,可以理解为最终控制方按照权益法对被合并方股权投资进行核算的价值,在合并报表中,对于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追溯为权益法,而权益法是用长期股权投资对应被投资方净资产价值;
④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投资方个别报表长期股权投资价值包括最终控制方取得被合并方控制权时确认的商誉价值,从2号准则原文表述看,指“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如果表述为“可辨认净资产”价值,则不包含商誉,因为商誉具有不可辨认性。既然没有表述为“可辨认净资产”价值,则代表投资方个别报表长期股权投资价值包括最终控制方取得被合并方控制权时确认的商誉价值;
⑤合并方取得被合并方控制权属于集团内部结构调整事务,不属于对外交易行为,因此不能将非现金合并对价确认损益;
⑥付出对价账面价值与初始确认长期股权投资入账价值差额,理解为权益交易,计入资本公积。如果冲减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冲减留存收益。
来源:准则讲解
更多精彩财税内容,请关注中税正洁